腎癌患者腎癌患者常有腹部鈍痛或隱痛是早期常見的表現,一般在晚期比較明顯,在早期疼痛可以自行緩解,不容易被發現。這就是很多患者以致延誤病情的原因,所以,身體出現一些癥狀,比如腰痛,渾身乏力,消瘦,腹部悶脹,消化不良,有時出現惡心、嘔吐及不明原因的發熱及水腫等癥狀就要及時就診。
那么,最準確檢查腎癌的檢查有哪些呢?
X線
X線平片和尿路造影對于腎癌診斷的價值不大,尤其平片的作用有限。
(1)平片
較大的腎癌可顯示腎臟輪廓局部性突出,腎外緣可呈結節狀。約5-10的腎癌可顯示鈣化,鈣化的密度常較低,多呈細點狀,偶爾為弧形。
(2)靜脈尿路造影
尿路造影的所見取決于腎臟腫瘤的大小、部位及對集合系統侵犯的程度。當腫瘤體積較小、僅限于實質內時,尿路造影可顯示無異常改變。隨著病變的發展,腫瘤將首先推移和壓迫集尿系統,造成腎盂、腎盞的變形、狹窄、拉長、截斷、閉塞或移位。而當腫瘤剛剛開始侵犯集合系統時,可使腎盂、腎盞的輪廓不規則、毛糙。當腫瘤長入腎盂、腎盞后,即可出現充盈缺損。彌漫浸潤性生長的腫瘤可呈現出多囊腎樣改變,腎盂、腎盞的形態不規則,也可引起患腎的功能喪失,造影時不顯影,只顯示腎影的不規則增大。巨大的腫瘤可造成腎軸的偏位,也可壓迫推移輸尿管。當腫瘤突向腎門或轉移至腎門淋巴結時,正常凹陷的腎門影消失。
(3)逆行上尿路造影
該項檢查對腎癌的診斷幫助不大,但對于靜脈尿路造影不顯影的腎臟,可以用來與其它上尿路病變進行鑒別。
超聲
B超檢查簡便易行,對受檢者不造成痛苦和創傷,現已成為許多單位定期進行健康體檢的主要項目之一。有越來越多的無癥狀腎癌即是這樣被發現的。B超發現腎臟腫瘤的敏感性較高,可以作為首選的檢查方法。腎實質內的團塊狀回聲是超聲診斷腎癌的直接征象。但也應注意,腎癌的B超聲像圖無特異性,尤其對腫瘤直徑<2cm,或聲像圖表現不典型者,診斷有一定困難,需密切結合臨床及其它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及判斷。往B超聲像圖上,典型的腎癌可以有以下表現:
(1)腎臟輪廓的改變
當腫瘤較小時,腎臟輪廓可無明顯改變。較大的腫瘤向腎臟表面突起,使腎臟輪廓呈現局限性增大,表面凹凸不平。腎臟外形失去常態。腫瘤與周圍組織分界較清楚。但晚期腎癌向周圍廣泛浸潤時,邊界常不清楚。
(2)腎實質回聲異常
腎實質內出現異常回聲團塊,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較清楚,有球體感。其內部回聲多變,中等大的腫瘤多呈低回聲,僅少數呈強弱不等的混合回聲或等回聲。當較大的瘤體內部有出血、壞死或液化時,局部顯示出邊緣不規則的無回聲區。如有鈣化則呈點、塊狀強回聲伴聲影。體積較小的腎癌有時表現為高回聲團塊。
(3)腎竇回聲受壓變形
當腫瘤向內生長壓迫或侵犯腎竇時,腎竇局部可出現凹狀變形、移位、中斷乃至顯示不清,少數可出現腎盂、腎盞的擴張、積水。
(4)腎周圍血管異常改變
腎癌晚期,當癌組織侵及或隨血行轉移賣腎靜脈和下肢靜脈時,同側腎靜脈或下腔靜脈增寬、阻塞,內有不規則低、中水平點狀或團塊狀回聲。
(5)腎癌轉移征象
腎門、腹膜后腫大淋巴結,肝臟、腎上腺及對側腎臟等臟器的異常團塊狀低回聲。
(6)與腎臟正常變異的鑒別
肥大的腎柱在腎臟的縱向斷面上呈圓形或橢圓形的低回聲區,常見于腎臟的中、上極,酷似腎腫瘤的回聲。但仔細觀察可發現腎柱與腎竇分界清楚、內部呈分布均勻的細小點狀低回聲,橫斷面顯示腎柱低回聲與腎皮質相連續,相互之間無明確的分界。而腎癌橫斷面與腎皮質有明顯的分界,有明顯的球形感。有的腎臟呈異常分葉狀,使腎輪廓局部隆起,常見于左腎中下極外側,嚴重者為腎融合不全。其隆起范圍較大,但與腎皮質回聲無分界,無腫瘤構型。
(7)彩色多普勒超聲
主要用于了解靜脈受侵犯的程度。據Habboub等報告,在對46例經手術證實有靜脈瘤栓的腎癌的檢查中,腎靜脈及下腔靜脈內瘤栓診斷的準確性為93,敏感性為81,特異性為98
溫馨提示
注意平衡膳食是腎癌患者保持正常體重的最好辦法。飲食要平衡、多樣化、不偏食、不忌食、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家人們在為患者調理膳食時要注意,烹調時多用蒸、煮、燉,盡量少吃油炸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