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性關節炎的發作往往與下列因素有關,如風寒濕邪刺激、過度勞累、飲酒、攝入大量高嘌呤和高蛋白食物、過度精神創傷、遺傳及應用某些藥物(如磺胺、胰島素)等。另據專家稱,痛風性關節炎患者中,體重超標者較多,據粗略統計,70%左右的患者體重超過標準體重10%。
痛風性關節炎主要侵犯手、腳、踝、腕等人體末端的小關節,而軀干部位的關節較少發生痛風性關節炎。這是因為這些末端的小關節具有以下幾個有利于血尿酸沉積的特點:
(1)末端小關節皮下脂肪很少,血液循環差,皮膚濕度較軀干部位低,血尿酸易于沉積。
(2) 末端小關節由于血循環較差,組織相對缺氧,局部PH值(即酸堿度)稍低,亦有利于尿酸沉積。軀干部的關節如髖、骶、脊柱、胸肋等關節,局部均有肌肉及較多的脂肪組織胞圍,溫度比末端四肢的小關節高,血管也較豐富,血循環較末端關節好,局部PH值不低,因而尿酸不易沉積,發生痛風性關節炎及痛風石的機會就少。
痛風性關節炎的預防措施
1.不進高嘌呤飲食,如動物的心、肝腎和腦。要避免肥甘厚膩之味,體重超重者當限制熱卡攝入必須限制飲酒或禁酒。
2.適當鍛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勞累保持心情舒暢,及時消除緊張情緒。
3.急性期患者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局部固定冷敷24小時后可熱敷,注意避寒保暖,宜大量飲水迅速中止急性發作。
4.有痛風家族史的男性應經常檢查血尿酸,如有可疑,即給予預防性治療。
5.為了防止復發,可長期服用小劑量秋水仙堿,也可服用小劑量丙磺舒。
6.若有高血壓、腎炎、腎結石等合并癥者均應予適當治療。
7.局部破潰者,可按一般外科處理。
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的注意要點
(1)急性發作時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以減輕疼痛。
(2)節制飲食, 防止過胖,避免進食高嘌呤食物,如心、肝、腎、魚卵、肉脯、沙丁魚、咸豬肉、鯡魚、濃縮肉汁、鳳尾魚、馬哈魚、鵝肉、鴿肉、發酵的食物等。戒酒,忌辛辣食物。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受寒冷潮濕刺激,避免使用各種抑制尿酸排泄的藥物。每日多飲水,使尿量不少于2000毫升,以利尿酸排出。
(3)若并發心血管、腎臟等病變,如高血壓、冠心病、腎結石、尿路感染、腎功能衰竭等病癥時,應到當地醫院對癥治療。
(4)患者應積極藥物治療,口服純中藥制劑“速效風濕靈”,“速效祛風散”,病情控制緩解后,應再鞏固1-2個療程,直至徹底,不宜擅自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