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因為血管硬化、斑塊已形成,支端神經損傷,血管容易閉塞 ,而“足”離心臟最遠,所以就會患上糖尿病足。那么糖尿病足分為幾種類型,日常如何預防呢?下面文章為您介紹。
糖尿病足分為5級
0級:皮膚無開放性病灶。表現為肢端供血不足,肢端發涼,顏色紫紺或蒼白、麻木、感覺遲鈍或喪失。肢端刺痛或灼痛,常伴有足趾或足的畸形等高危足表現。
一級:肢端皮膚有開放性病灶。水皰、血皰、雞眼或胼胝,凍傷或燙傷及其他皮膚損傷所引起的淺表潰瘍,但病灶尚未波及深部組織,沒有感染表現。
二級:感染病灶已侵犯深部肌肉組織。常有輕度蜂窩織炎,多發性膿灶及竇道形成,或感染沿肌間隙擴大,造成足底、足背貫通性潰瘍或壞疽,膿性分泌物較多,足或指趾皮膚局灶性干性壞疽,但肌腱韌帶尚無破壞,無骨髓炎或深部膿腫,致病菌多為厭氧菌或產氣菌等。
三級:肌腱韌帶組織破壞。蜂窩織炎融合形成大膿腔,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增多,足或少數足趾干性壞疽,但骨質破壞尚不明顯。
四級:嚴重感染已造成骨質破壞,骨髓炎,骨關節破壞或已形成假關節,部分足趾或部分手足發生濕性或干性嚴重壞疽或壞死。
五級: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或缺血,導致嚴重的濕性或干性壞疽,肢端變黑,常波及踝關節及小腿,病情廣泛而嚴重,有時發展迅速。
糖尿病足病分為三類
(1)濕性壞疽是糖尿足病中較為常見的足部壞死現象。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塊已形成,支端神經損傷,血管容易閉塞,同時微循環受到破壞,壞死組織的代謝物無法排出,長久堆積后,形成病變組織嚴重腐敗菌感染,形成局部組織腫脹,有些足部發展成呈暗綠色或污黑色。由于腐敗菌分解蛋白質,產生吲哚、糞臭素等,糖尿病足患者身上很容易發出惡臭味。
(2)干性壞疽是凝固性壞死加上壞死組織的水分蒸發變干的結果,大多見于四肢末端,例如動脈粥樣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凍傷等疾患時。此時動脈受阻而靜脈仍通暢,故壞死組織的水分少,再加上在空氣中蒸發,故病變部位干固皺縮,呈黑褐色,與周圍健康組織之間有明顯的分界線。同時,由于壞死組織比較干燥,故既可防止細菌的入侵,也可阻抑壞死組織的自溶分解。因而干性壞疽的腐敗菌感染一般較輕。
(3)混合性壞疽也是一部分特殊的人群,這些病人同時會出現流膿感染和干性壞疽,這些壞疽病人在治療時更須要細心和周到,本來壞疽患者心理都很脆弱,需要更大的關懷和給予信心,但是這種種混合性壞疽病人他們甚至會因為病理的不斷變化而認為是壞疽的加重或復發。混合性壞疽病人常見于糖尿病2型患者。混合壞疽患者一般病情較重,潰爛部位較多,面積較大,常涉及大部及全部手足。感染重時可有全身不適,體溫及白細胞增高,毒血癥及敗血癥發生。肢端干性壞疽時常并有其他部位血管栓塞,如腦血栓、冠心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