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白血病反應是某些因素刺激機體的造血組織引起的一種類似白血病的血液學改變,表現為外周白細胞計數增多和(或)出現幼稚細胞。
引起類白血病反應的病因很多,以感染和惡性腫瘤最多見。其次還有急性中毒、外傷、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積燒傷、過敏及電離輻射、妊娠、脾切除、應用各種造血生長因子等。
發病機制
各種病菌、微生物或內毒素進入機體,激活巨噬細胞和T細胞,導致各種造血生長因子和淋巴因子釋放,刺激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釋放。
臨床分型及表現
1、中性粒細胞型LR:多見于嚴重細菌感染、播散性結核、淋巴瘤、實體腫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類風濕、重金屬和藥物中毒,妊娠中晚期,幼稚細胞比例一般較低。骨髓象除顯示粒細胞系增生明顯,伴核左移及中毒性改變外,其他各系細胞多無明顯異常。
2、嗜酸性粒細胞型:常見于寄生蟲病、變態反應性疾病、藥物過敏等。
3、淋巴細胞型LR:多見于嬰幼兒百日咳、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皰疹性皮炎、剝脫性皮炎、粟粒性結核、肝炎、輸血后綜合征等。
4、單核細胞型LR:常見于結核、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縱膈腫瘤、痢疾、溶血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脾切除術后。
5、紅白血病型LR:最常見于溶血性貧血。
6、漿細胞型LR:很少見,可見于結核,敗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