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核早期并沒有明顯癥狀,常常不被重視,因而大多數患者都無法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控制病情。隨著病情的發展愈加惡劣,患者全身會伴有精神倦怠、失眠、潮熱、盜汗頭暈、咳嗽、腹脹、消瘦等癥狀。因此,對于20歲左右的女性朋友,作為該病的高發人群,一旦發現頸根部或者下頜部有硬結要格外警覺,及時診治。
常見的淋巴結核病發癥狀
1、可有低熱、盜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癥狀。
2、分泌物稀薄,常含有干酪樣物,創面肉芽不健康。
3、頸側部淋巴結腫大,結節狀,無痛。多見于兒童和青年。
4、有些患者可有肺部等結核病史或病變。
5、初期為孤立結節,較光滑,可活動,以后結節融合成塊,不規則,活動度差。腫塊可形成膿腫,有波動感,破潰后可形成竇道,隨皮膚下部潛行,經久不愈。
淋巴結核的分期癥狀
淋巴結核早期臨床,頸部出現如米粒或黃豆大小,一枚或數枚不等,皮色不變,按之堅實,推之能動,不痛,膚不紅腫。民間稱發病原因生氣過多,脾氣暴躁引起。
淋巴結核中期,病變淋巴結的體積逐漸增大,與周圍組織粘連而活動逐漸減少。有的腫塊之間互相融合成串成塊,推之不動,漸感疼痛。如皮色漸轉暗紅,按之微熱及微有波動感者,為內膿已成。伴有低熱、盜汗、厭食、煩躁、疲勞等。
淋巴結核發展到晚期,部分膿腫自行潰破,流出干酪樣稀薄膿液,夾有敗絮樣物。創口呈潛行性(空殼),四周紫暗,此愈彼潰,形成竇道,經久不愈。淋巴結核竇道(竇道【譯】:由于壞死形成的開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稱為竇道。)可以有多個支道,伸向各個方向,有的深達幾厘米,此型在臨床上也稱為破潰型。全身伴有潮熱、咳嗽、盜汗,或面少華色、精神倦怠、頭暈、失眠,或腹脹、便溏、消瘦、納呆等。
溫馨提示:為遠離頸淋巴結核病的侵襲,年輕人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偏食、不挑食,注意均衡營養。同時要保持一定的作息習慣,同時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如果發現可能的病變,須及時找專科醫生就診,以爭取最佳的治療時機,確保健康。
【參考文獻:《結核病感染控制與護理》《結核病防治實用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