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母親帶著小“肥仔”到醫院檢查。前段時間,孩子才走幾步就說累,因此一直不愛運動,母親覺得這樣下去可不行。經過醫生細心檢查,原來“肥仔”得了扁平足,程度中等。醫生表示,幸虧發現得早,可以通過穿適當的鞋子,來讓腳弓逐漸恢復。其實,兒童得扁平足是比較普遍的,大部分沒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期,于是,孩子就有可能終身受到這個疾病困擾了。
一、扁平足是怎樣形成的?
足弓具有很強的彈力,可緩沖震蕩保護人體,使人體的重力分散到腳的各點,并保證人站立時的穩定性,同時可避免足底的血管、神經直接受壓迫。足弓塌陷或消失就形成扁平足。
兒童扁平足分為兩種:第一種為功能性扁平足,看上去腳外形扁平,足弓小,是由于足底肌肉發達,軟組織肥厚造成的,但是足關節正常,正常的走、跑、跳不受影響;第二種是病理性扁平足,較多見,由于足弓的作用減弱,使走、跑、跳受到影響,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就會產生腳痛,從而妨礙孩子的全面鍛煉,長大成人后,其勞動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
扁平足除少數與遺傳有關外,大多數小兒扁平足是由于后天因素導致足弓的韌帶、肌肉松弛而造成的。常見的原因有:
1、腳的肌肉、韌帶缺乏鍛煉,力量不足。例如,從小就不愛體育鍛煉,或長時間穿過小的鞋子,都會影響腳的肌肉、韌帶發育,以致足弓的正常發育受阻。
2、腳的肌肉、韌帶過度疲勞,兒童長時間地行走、站立、搬抬過重的物品,運動量過大等均可造成扁平足。例如,長時間進行重量較大的舉重運動,超常距離的跑步都可導致腳的肌肉、韌帶慢性損傷,造成足弓塌陷,從而形成扁平足。
3、疾病的影響。因病長期臥床的患兒,腳有肌肉萎縮,也可造成扁平足。
4、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脛后肌腱斷裂、跟骨或其他足骨結核等均可造成扁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