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線檢查和CT檢查是診斷強直性脊柱炎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判斷患者骶髂關節炎性改變程度進行確診。而對于通過X射線和CT檢查,結果正常或不能確定的癥狀的患者,可以配合實驗室其他方式進行進一步確診,以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關節X線表現
X線檢查也是診斷強直性脊柱炎的重要途徑,強直性脊柱炎患者X線檢查主要表現為骶髂關節(骶髂關節【譯】:由骶骨與髂骨的耳狀面相對而構成。在結構上屬滑膜關節,從運動方式上可看做屈戌關節或滑車關節。)炎性改變,其骶髂關節的X線表現分為0級~4級。
0級
骶髂關節邊緣清晰,沒有發現狹窄、增寬、破壞等。
1級
強直性脊柱炎表現為骶髂關節骨質疏松,關節間隙增寬。除此之外,患者骶髂關節可見輕度的骨質侵蝕和關節緣模糊。
2級
以關節面破壞性病變為主,如關節邊緣模糊、不齊。還可出現較明顯的骨質侵蝕,可見囊性變,并且伴輕度的骨密度減低和增高。
3級
主要有骨質破壞與重建的表現,關節間隙變窄、關節邊緣模糊伴有明顯的骨密度增高,并且可有明顯的囊性變。
4級
以硬化改變為主,關節間隙基本消失,骨密度明顯增加,骨小梁通過,關節呈硬化改變。
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關節CT表現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可出現骶髂關節病變,但是對于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關節病變的CT表現目前尚無統一的分級標準,通常參照X線分級標準可分為0~4級。
1級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關節病變的CT表現為髂骨關節面模糊,局灶性骨質稀疏及軟骨下骨質輕度侵蝕,糜爛,但關節間隙正常。
2級
患者骶髂關節病變的CT表現為關節面模糊,可見小的局限性侵蝕,小囊性變和局限性骨質稀疏,增生,硬化,但不伴關節間隙改變。
3級
患者骶髂關節病變的CT表現為為中度或進展期骶髂關節病變,可出現明顯的軟骨下骨質侵蝕,破壞和增生硬化,明顯的骨質稀疏和囊變,關節邊緣呈鋸齒狀、串珠狀,關節間隙增寬或變窄,關節部分強直。
4級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關節病變的CT表現為全部關節呈嚴重骨質破壞,增生硬化和明顯骨質稀疏,關節完全強直。
溫馨提示
運用CT技術可以使許多不典型的病變,以及X線等技術不能診斷的強直性脊柱炎,得以早期確診。CT技術對于確定關節間隙寬窄程度、骨質破壞、囊變和骨皮質中斷的敏感性更高,更有利于強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診斷。
【參考文獻:《風濕免疫性疾病的檢驗診斷》《風濕免疫科疑難病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