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裂分為顯性脊椎裂和隱性脊椎裂。可以說,顯性脊椎裂幾乎都伴有脊髓拴系,隱性脊椎裂則有部分伴有脊髓拴系,而脊髓拴系才是發病的真正原因。脊髓拴系綜合征患兒可以僅表現為遺尿,尤其是無表達能力、查體不合作的嬰幼兒更是如此。可伴有下肢及腰骶疼痛、肛門周圍感覺障礙(針刺痛覺遲鈍)、下肢活動障礙及畸形,大小便失禁。上述癥狀在患兒身高發育較快的階段會明顯加重。大部分患兒合并腰骶椎裂,患兒腰骶部正中皮膚可有青紫色色素沉著、長毛,甚至鼓大包(醫學上稱為脊膜膨出、脂肪瘤)。核磁共振應作為首選檢查,可發現脊髓圓錐位置低,終絲增粗。建議盡早做腰骶椎磁共振檢查 。
主要是在胚胎期發育發生障礙所致,關鍵在于椎管閉合不全。支撐人體的脊柱是由26塊脊椎骨連接組成的,脊柱中央的管腔稱為椎管。該管內包有脊膜、神經及脊髓等組織,如椎管先天性發有異常,則可椎管閉合不全,稱為脊柱裂。此癥多見于腰骶部,偶見于胸段,裂開處多在脊柱后面,少數可位于前方,正常人有20~25%有脊拄裂,有的病人腰背部皮膚上有一撮長毛、血管痣或酒窩樣凹陷,并可在該處摸到凹陷。脊柱裂病人大多無臨床癥狀,偶在體檢時才發現,此型稱為“隱性脊柱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