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骨肉瘤是原發于骨組織的惡性腫瘤,因腫瘤細胞能直接生成腫瘤類骨組織,過去曾被稱為成骨肉瘤或生骨肉瘤;兒童骨生長發育旺盛時期期或生長發育期較長的青少年者,發病率最高。發生年齡多在10~15歲,男孩較女孩多2倍。好發于四肢長骨干骺端,以股骨下端最多見,達50%以上;脛骨上端和肱骨上端次之,約占10~20%;偶見于盆骨、脊柱骨和肋骨。在兒童惡性骨腫瘤中,骨肉瘤發病居首位,占小兒惡性實體瘤的6~8%。
小兒骨肉瘤病理
根據腫瘤基質分化不同,病理上可分為成骨細胞型、成軟骨細胞型和成纖維細胞型。腫瘤多數生長于長骨干骺端,使其肥厚變形,常已侵襲或穿破骨皮質,在周圍軟組織形成腫塊。瘤組織呈魚肉狀,成骨型者為黃白色,質硬;成軟骨型者為灰蘭色,質韌;成纖維型者為暗紅或灰黃色,質軟,其間摻雜出血和壞死區。鏡下見梭形瘤細胞,核大、深染、有分裂象。細胞間有骨樣組織形成。成骨型以瘤骨為主,成軟骨型有較多瘤軟骨成分,成纖維型則以瘤細胞為主,骨樣組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