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醫生特地點明了徐阿姨的身份,看她手不顫、身不佝、健步如飛的樣子,誰也想不到她是個帕金森氏病患者。在昨天的市人民醫院新聞通氣會上,58歲的徐阿姨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大家介紹人民醫院機器人導航下核團毀損治療帕金森氏病的技術。
“上手術臺前,手顫腳抖胸悶,雙腿如灌了鉛邁不開步,手術剛結束,就覺得渾身輕松,想自己下床走路了。”用徐阿姨的話來說,就是“立竿見影”!
帕金森氏病是個世界性醫學難題。市人民醫院在經過多年臨床積累和購進了智能化無框架立體定向儀(即“機器人導航”)后,向攻克帕金森氏病發起了沖擊。
今年以來,該院神經外科先后開展了8例帕金森氏病治療,均取得很好療效。據神經外科博士后邵君飛介紹,醫院目前治療上采用核團毀損術和骨髓干細胞移植。而核團毀損術多用于病情程度較輕的帕金森氏病人,治療選擇以震顫型為主。而骨髓干細胞則抽取自體骨髓,通過中心實驗室的提取、純化等,最后得到骨髓干細胞,然后在機器人導航下準確到達患者病灶。目前,此方法主要選擇用于僵直為主或帕金森疊加綜合征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