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多動癥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會給患兒的身心健康帶來巨大的傷害,影響極大,很多兒童在一出生就患上了多動癥,隨著年紀的增長多動癥的癥狀逐漸的顯現,小兒多動癥是兒童和青少年期間最為普遍的心理障礙之一。目前認為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不清,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輕微腦損傷
母孕期、圍生期及出生后各種原因所致的輕微腦損傷可能是部分患兒發生該障礙的原因,但沒有一種腦損傷存在于所有該障礙患兒,也不是所有有此損傷的兒童都患該障礙,而且許多患兒并沒有腦損傷的證據。
神經生化因素
有研究表明多動癥的病因可能與中樞神經遞質代謝障礙和功能異常有關,包括:多巴胺和腎上腺素更新率降低,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功能低下等。
神經解剖學因素
磁共振研究報道該障礙患兒存在胼胝體和尾狀核體積的減小,功能核磁研究尚報道該障礙患兒尾狀核、額區、前扣帶回代謝減少。
遺傳因素
目前研究表明該障礙與遺傳因素有關,遺傳度為0.75-0.91,遺傳方式尚不清,可能為多基因遺傳。分子遺傳學研究表明多動癥的病因和多巴胺受體基因的多態性有關。
神經生理學因素
該障礙患兒腦電圖異常率高,主要為慢波活動增加,同樣屬于多動癥的病因。腦電圖功率譜分析發現慢波功率增加,α波功率減小、平均頻率下降。提示該障礙患兒存在中樞神經系統成熟延遲或大腦皮質的覺醒不足。
環境因素
包括產前、圍生期和出生后因素。其中與妊娠和分娩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ADHD患者母親吸煙和飲酒、患兒早產、產后出現缺血缺氧性腦病以及甲狀腺功能障礙。與ADHD發生有關的兒童期疾病包括病毒感染、腦膜炎、腦炎、頭部損傷、癲癇、毒素和藥物。更多存有爭議的因素包括營養不良、與飲食相關的致敏反應、過多服用含食物添加劑的飲料或食物、兒童缺鐵、血鉛水平升高、血鋅水平降低與ADHD發生有關,但目前證據尚不充分。
家庭和心理社會因素
父母關系不和,家庭破裂,教養方式不當,父母性格不良,母親患抑郁癥,父親有沖動、反社會行為或物質成癮,家庭經濟困難,住房擁擠,童年與父母分離、受虐待,學校的教育方法不當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為發病誘因或癥狀持續存在的原因。
其他因素
營養問題、維生素缺乏、食物過敏和(或)使用添加人工色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