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氣管炎 治療的原則是抗感染、止咳、祛痰、戒煙及避免油煙刺激。
嗜酸粒細胞性支氣管炎 對糖皮質激素敏感,可給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療后咳嗽可明顯減輕。
支氣管擴張 治療原則是促進痰液引流,控制感染及必要時手術切除。體位引流能促進痰液排出,伴有大量膿痰,引流不暢者,可經纖維支氣管鏡吸出痰液。
肺結核 抗結核藥物是治療結核病的基礎。抗結核原則是早期、聯合、規則、足量、全程使用抗結核藥物。
支原體肺炎 紅霉素、交沙霉素和四環素治療有效,并可以縮短療程。治療必須持續2~3周,避免復發。咳嗽劇烈時可酌情使用可待因。
咳嗽變異型哮喘 用皮質醇和β2受體激動劑吸入治療。長效β2受體激動劑的作用能維持12小時,可用于治療夜間發作性哮喘和咳嗽。上述治療無效者,可加用氨茶堿和短效氫化可的松。一般不用祛痰劑、中樞性止咳藥和抗生素治療,但咳嗽變異型哮喘由肺炎支原體感染者,可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綜合治療。
病毒感染后呼吸道高反應性 治療方法與咳嗽變異型哮喘相似,吸入溴化異丙托品有效。
慢性肺膿腫 治療的原則與支氣管擴張相同。
成人百日咳 治療首選紅霉素或磺胺類(TMP-SMZ)。
胃食管返流 處理以抗返流治療為主。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誘發的咳嗽 吲哚美辛、氨茶堿或吸入色甘酸鈉有一定療效。最有效的措施是停藥。有報道,在不停用卡托普利的情況下加用異丙嗪12.5~25mg,晚間服用1次,有效率達85.7%。
精神性咳嗽 治療措施主要以語言療法,呼吸訓練,心理治療及松弛技巧訓練等。
后鼻道分泌物下滴綜合征 慢性鼻炎需口服長效抗組胺藥如非那丁等,局部用血管收縮劑或行脫敏治療。副鼻竇炎需用抗生素和血管收縮劑如麻黃素滴鼻液。
對肺癌、限制性胸肺疾病、肺氣腫、矽肺、肺霉菌病、肺泡蛋白沉積癥,咽、喉部炎癥,結核或腫瘤,延髓性麻痹等引起的慢性咳嗽應采取相應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