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瘤患者多為女性,年齡常在40歲以下,一般均為甲狀腺體內的單發結節。病程緩慢,多數在數月到數年甚至時間更長,患者因稍有不適而發現或無任何癥狀而被發現頸部腫物。多數為單發,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邊界清楚,質地韌實,與周圍組織無粘連,無壓痛,可隨吞咽上下移動。腫瘤直徑一般在數厘米,巨大者少見。巨大瘤體可產生鄰近器官受壓征象,但不侵犯這些器官。
在臨床上甲狀腺瘤分為甲狀腺腺瘤、甲狀腺乳頭狀瘤、甲狀腺濾泡狀癌、甲狀腺髓樣癌和甲狀腺未分化癌。
甲狀腺乳頭狀癌
青年女性多見,屬低度惡性,生長緩慢,多無不適,就診較晚,平均病程約5年,個別可達30年,故多誤診為良性腫瘤。腫瘤多為單發,質地堅硬,不規則狀,邊界不清,活動性差。瘤體較大者常伴囊性改變,穿刺可抽出淺棕黃色液體,每易誤診為囊腫;較小者不易觸到,常以發現轉移的腫大淋巴結而就診。晚期腫瘤可侵犯壓迫鄰近組織器官,引起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不暢等癥狀。此型淋巴結轉移可早期發生,初診時約半數以上患者已出現轉移,血行轉移較少見,僅占4%-8.6%。
甲狀腺濾泡狀癌
常為中年人,多見于缺碘性甲狀腺腫流行區,部分患者有多年結節性甲狀腺腫病史。一般病程較長,生長緩慢,少數病人可出現近期生長增快。腫塊多為單發、實性硬韌、活動、光滑、邊界不清,常缺乏局部惡性的表現。血行轉移常見,較少發生淋巴轉移,部分患者可以骨轉移為初發癥狀就診。轉移灶癌組織可分化良好,頗似正常甲狀腺濾泡結構,有較強的攝碘功能,故有“良性轉移性甲狀腺瘤”之稱。
甲狀腺髓樣癌
此型少見,腫塊多局限于一側腺葉,生長緩慢,病程長。髓樣癌起源于甲狀腺濾泡旁細胞,該細胞無合成分泌甲狀腺素的功能,主要分泌降鈣素,前列腺素,5-羥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質,因此髓樣癌的臨床表現與其它類型的甲狀腺癌截然不同。約30%的髓樣癌患者有頑固性腹瀉,為水樣稀便,每日約10次左右,伴面色潮紅。
甲狀腺未分化癌
老年男性多見,是一類高度惡性的腫瘤,包括大細胞癌、小細胞癌、梭形細胞癌、鱗狀細胞癌、粘液腺癌等。未分化癌患者一般常有多年甲狀腺腫或甲狀腺結節的病史,腫塊近期突然增大,發展迅速,短期內侵犯鄰近組織,出現聲嘶、嗆咳、疼痛、呼吸困難、吞咽障礙、檢查時可見彌漫性雙側甲狀腺巨大腫塊、質硬、固定、不光滑。頸部淋巴結轉移率較高,常易發生血行轉移。
大多病人無任何癥狀,多為偶然發現,一般病程長,發展緩慢。早期表現為頸前區無痛性腫塊,多為單發,呈圓形,橢圓形或結節狀、大小不等,邊界清楚,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活動度好,可隨吞咽而上、下移動。因無不適,發現時多為棗樣大小。有時腫瘤可突然增大,并伴有脹痛不適,多由腫瘤囊內出血所致。極少數較大的腺瘤可發生氣管受壓現象,但壓迫喉返神經極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