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由妊娠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改變,可導致心悸、氣急、水腫等癥狀,也可伴有心臟輕度增大、心臟雜音等體征以及X線、心電圖改變,從而增加心臟診斷困難。因此,女性了解妊娠期心臟病的預防方法很有必要。
1、妊娠期
①治療性人工流產患器質性心臟病的孕婦如有上述不宜妊娠的指征應盡早做人工流產。妊娠3個月內可行吸宮術,妊娠超過3個月,應選擇適合的中止妊娠措施。孕期出現心力衰竭者,須待心衰控制后再做人工流產。
②加強產前檢查心功能Ⅰ、Ⅱ級孕婦可繼續妊娠,應從孕早期開始進行系統產前檢查,嚴密觀察心功能情況。最好由產科和內科共同監護。臨床看到心功能Ⅰ級或Ⅱ級患者孕期勞累或有上呼吸道感染時,可迅速惡化為Ⅲ級,甚至出現心力衰竭,必須住院治療者并非罕見。本病患者往往精神緊張,應多予安慰,避免情緒波動。
③預防心衰每天夜間保證睡眠10小時,日間餐后休息0.5~1小時。限制活動量,限制食鹽量每天不超過4克。積極防治貧血,給予鐵劑、葉酸、維生素B和C、鈣劑等。加強營養。整個妊娠期體重增加不宜超過11公斤。
④早期發現心衰當體力突然下降、陣咳、心率加快、肺底持續濕性音且咳嗽后不消失、水腫加重或體重增長過快時,均應提高警惕。
⑤及時治療急性心衰取半臥位以利呼吸和減少回心血量,立即吸氧,給予鎮靜劑、利尿劑(一般以速尿靜注或口服),靜注強心藥物西地蘭或毒毛旋花子甙K。癥狀改善后可酌情口服毛地黃制劑地戈辛,每日0.25~0.5毫克,作維持量。
⑥適時入院即使無癥狀,也應于預產期前2周入院。孕期心功能惡化為Ⅲ級或有感染者應及時住院治療。
⑦有心臟病手術史者的處理仍取決于手術后心臟功能情況。
2、分娩期
①產程開始即應給抗生素,積極防治感染。每日4次測體溫,勤數脈搏和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