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結石的概述及治療方法
1、簡介
泌尿系結石在臨床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一個人一生患結石的風險在5—10%之間。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兩者比率約為3:1,發病高峰年齡為40-50歲。任何類型結石都有可能復發,而且在臨床上復發性結石多見,是治療和預防的重點。
2、結石患者分類
基于結石的化學組成和疾病的嚴重程度,我們可以將結石患者分為不同類型。
3、治療
1、緩解疼痛
應用下列藥物,通過不同給藥途徑可緩解疼痛;雙氯芬酸鈉(扶他林)、吲哚美辛(消炎痛)、鹽酸二氫嗎啡酮+硫酸阿托品(鹽酸二氫嗎啡酮阿托品)、安乃近、噴他佐辛和曲馬多。
泌尿系結石的診療
治療應該從非甾體抗炎藥開始,如果疼痛持續,可換用其他藥物。
如果沒有同時給予阿托品,氫化嗎啡酮和其他阿片類藥物不應該單獨使用。
雙氯芬酸鈉會影響腎功能不良患者的腎小球濾過率,但對腎功能正常者不會產生影響。
當預計結石有自發排出可能時,50mg雙氯芬酸鈉片劑或栓劑在3-10天內每天使用兩次,對減輕輸尿管水腫以及減少疼痛復發率有效。
應該通過合適的方法來證實結石排出和進行腎功能評估。回收的都要及時經過分析。
當疼痛不能被藥物緩解時,應該放置支架或經皮腎造瘺以及行取石術來達到引流尿液的目的。
2、取石
術前評估
有無尿路感染:所有準備取石的患者都必須行菌尿篩選。當菌尿試驗陽性,或者尿培養提示細菌生長,或者懷疑細菌感染時,在取石之前應該使用抗生素治療。
有無凝血功能異常:凝血功能障礙隨于體外沖擊波碎石(ESWL)、經皮腎鏡碎石術(PNL)、輸尿管鏡(URS)以及開放手術來說都是禁忌癥。
有無妊娠:妊娠婦女是ESWL、PNL以及URS的禁忌癥。
治療方法選擇
結石的大小、位置、性狀影響取石的策略。
結石直徑小于4mm,80%可自行排出。
結石直徑大于7mm,自行排出幾率小,通常需要取石或碎石治療。
對于輸尿管近段、中段、遠段結石,其總體排出率分別為25%、45%、70%。結石直徑大于6-7mm通常需要取石。
取石或碎石的明確指征包括:藥物治療無法緩解的疼痛,持續梗阻伴有腎功能受損、尿路感染、腎積水或膿尿風險,雙側梗阻或孤獨功能腎的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