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tǒng)結核的治療原則是控制活動性結核灶,盡可能保存最多的腎功能。以藥物治療為主,手術治療為輔。
1.抗結核藥物治療
(1)抗結核治療方案:由于結核菌生長緩慢,部分長期處于休眠狀態(tài),而且易發(fā)生耐藥性。其抗菌治療遠比其他細菌困難,因此,數(shù)十年來國內(nèi)外多采用聯(lián)合用藥長程化療的方法,如鏈霉素、異煙肼、對氨水楊酸,或鏈霉素、異煙肼、乙胺丁醇三聯(lián)用藥,療程為1~2年,但由于患者難以堅持全程規(guī)律用藥,常常影響療效。自1966年利福平問世后,經(jīng)過大量的動物試驗及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6~8個月的短程療法效果與長程療法相同。最佳方案為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聯(lián)用藥,具體用法為異煙肼300mg/d、利福平450~600mg/d、吡嗪酰胺1.5~2g/d,2個月后停用吡嗪酰胺,繼續(xù)用異煙肼300mg/d、利福平450~600mg/d,4~6個月,也可采用間歇性維持用藥方法,即異煙肼600mg/d、利福平900mg/d,每周3次,連用2~4個月。服用上述藥物時,應將1d或隔天劑量于餐前半小時,一次服完,這樣可使藥物在體內(nèi)達到較高濃度,從而提高滅菌效果,減少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結核病變嚴重時可在頭2個月加用鏈霉素1g/d,有耐藥菌株時,加用乙胺丁醇750mg/d ,或有效的喹諾酮類抗生素如氧氟沙星800mg/d。
(2)抗結核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①不能在無任何診斷依據(jù)時隨意進行抗結核試驗治療。②對診斷為尿路結核的患者,應嚴格按治療方案用藥,盡量根據(jù)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藥物,不能隨意用單一藥物或縮短療程,要督導患者用藥,以免導致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③用藥期間應嚴密監(jiān)測肝功能,早期輕度的轉(zhuǎn)氨酶升高,可暫不停藥,但如出現(xiàn)惡心、厭食、乏力、黃疸等肝炎的臨床癥狀,應馬上停藥。待黃疸消退、轉(zhuǎn)氨酶恢復正常后,可再次給藥,但藥量減半。④腎功能不全時,應適當減量,肌酐清除率下降至50ml/min時,藥量減半。⑤使用鏈霉素時應注意眩暈、共濟失調(diào)及聽力減退等第8對腦神經(jīng)損害的表現(xiàn),因該藥有腎毒性,嚴重腎功能不全時,不宜使用。⑥定期作尿常規(guī)、結核菌培養(yǎng)、耐藥試驗及尿路造影以觀察療效,如效果不佳,則應調(diào)整用藥方案。必要時轉(zhuǎn)為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
近年來,由于短程化療的應用,使手術治療病例有所增加,約80%的泌尿、男生殖系結核患者需手術治療。當藥物治療失敗、腎臟已嚴重破壞,或結核引起輸尿管狹窄、膀胱攣縮時,需采用手術治療。值得重視的是,所有手術治療病例,手術前后均需配合藥物治療。
(1)腎切除術 適應證:①結核引起的伴有鈣化或不伴有鈣化的無功能腎;②累及整個腎臟的廣泛性腎結核,抗結核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③腎結核伴有難治性高血壓或腎盂輸尿管梗阻、繼發(fā)感染、合并大出血時;④一側腎結核、對側腎積水時,如積水腎功能代償良好,先切除結核腎后解除對梗阻,如積水腎代償不良,則先引流積水腎后切除結核腎。 手術前應按照短程化療方案進行藥物治療,2~3周后行腎切除,手術后繼續(xù)藥物治療1~2個月。 腎結核行腎切除時,應盡量切除腎周脂肪囊及病變輸尿管,但一般不需另作下腹部切口來切除末段輸尿管。腎切除術后一般不放置引流,以減少瘺道的形成。
(2)腎部分切除術 適應證:①局限在一極的鈣化病灶,經(jīng)6周強化藥物治療無明顯改善;②鈣化病灶逐漸擴大,有破壞整個腎臟的危險。由于現(xiàn)代短程化療能很快的治愈局限性的結核病灶,因此,無鈣化的腎結核,不該作部分腎切除術。 行部分腎切除術時,需結扎切除部分腎組織的供血動脈,分離腎周脂肪囊切開腎包膜,在包膜下切除病變腎組織,逐一結扎斷端血管,用可吸收縫線關閉腎盂腎盞開口,縫合保留的腎包膜及腎周脂肪囊。術后局部引流數(shù)天。
(3)整形手術
輸尿管結核引起狹窄梗阻,是導致腎功能損害的重要原因。常見的部位有輸尿管膀胱連接部,其次是腎盂輸尿管連接部,中段狹窄少見。少數(shù)患者可發(fā)生輸尿管全程狹窄纖維化鈣化,但由于這些病人基本上都伴有嚴重的腎損害,不可能再施行整形手術。膀胱結核引起的膀胱攣縮,也需行膀胱擴大術。
由于有部分患者的狹窄是因炎癥引起,經(jīng)藥物治療后可以解除,因此,應先進行藥物治療5~6周。為了避免用藥期間輸尿管病變纖維化加快,造成梗阻加重,在藥物治療期間應嚴密觀察,每周作1次靜脈尿路造影。也可經(jīng)膀胱鏡逆行插入雙“J”管,作支架引流。如不能插入雙“J”管,或插入后引流不理想,或腎結核病變進行性加重,可作經(jīng)皮腎造瘺引流腎盂,并可行抗結核藥物腎盂灌注。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可抑制纖維組織的增生,如藥物治療3周后梗阻無減輕,可給予潑尼松龍20mg每日3次。如藥物治療期間梗阻繼續(xù)加重,或藥物治療5~6周,拔除雙“J”管后仍有明顯梗阻,應進行手術解除梗阻。
①腎盂輸尿管離斷整形術:是解除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的常用手術,術中應放置雙“J”管作支架,并作腎盂造瘺引流,術后可經(jīng)造瘺管灌注5%異煙肼及1%利福平混合液,每日1次。雙“J”管留置6周左右。
②輸尿管膀胱吻合術:是解除輸尿管膀胱連接部梗阻的常用手術,術前應作膀胱鏡檢查,了解膀胱黏膜病變情況,以便確定輸尿管再植位置。吻合方法應采用黏膜下隧道法,并保證隧道長度等于輸尿管直徑的5倍,以防止術后尿液反流。如輸尿管狹窄段過長,可將膀胱向上牽引縫合固定與腰大肌上以減少吻合口張力,也可采用膀胱壁瓣縫成管狀并與輸尿管吻合。
?、圯斈蚬芸v行切開支架留置術:是解除輸尿管中段狹窄的主要方法,可選擇在輸尿管鏡下或直視下縱行切開輸尿管狹窄段的方法,切開后留置雙“J”管6周。如狹窄段太長,上述方法效果不佳時,可考慮行自體腎移植術。 輸尿管狹窄解除術后可能再次發(fā)生狹窄,因此要求進行嚴密隨訪,至少每3個月作1次靜脈尿路造影。如發(fā)現(xiàn)梗阻應及時處理。
?、馨螂讛U大術:用于治療結核性膀胱攣縮,術前常規(guī)進行抗結核治療5~6周。手術可采用隔離的末段回腸、回盲腸或乙狀結腸,其中回盲腸更理想。其優(yōu)點在于:腸壁較厚,與膀胱壁張力接近;回盲瓣有抗反流作用,可將輸尿管與回腸吻合;黏液較乙結腸少。 術前應作尿流率檢查,如尿流率降低者說明有膀胱出口梗阻。女性應作膀胱頸擴張或經(jīng)尿道于3點及9點處切開膀胱頸。男性可行經(jīng)尿道前列腺切除或膀胱頸切開術。一般要求在膀胱擴大術3周前解除膀胱頸梗阻。 手術前應作腸道準備,包括術前2~3d服藥腸道抗生素、瀉藥及術前清潔灌腸等等。手術時先作輸尿管吻合,再作結腸膀胱吻合,不需切除膀胱,在膀胱頂部切開或切除頂部后即可做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