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結核是人們的常見病,又稱為脊柱結核,是會導致人們低熱、疼痛等,所以人們要掌握脊椎結核的癥狀,好及時診斷。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下脊椎結核的癥狀是什么?
脊椎結核的癥狀
1.全身癥狀
脊椎結核患者倦怠無力,食欲減退、午后低熱、盜汗和消瘦等全身中毒癥狀。偶見少數病情惡化急性發作出現弛張型高熱,體溫 39℃左右,多誤診重感冒或其他急性感染。
2.局部癥狀
(1)疼痛
患處局限性鈍痛。早期輕,病情進展逐漸加重,勞累、活動后加重,在坐車震動、咳嗽、打噴嚏時加重,臥床休息后減輕。夜間痛加重,如果出現突然癥狀加重,多為椎體壓縮或病變累及神經根,疼痛可沿脊神經放射,上頸椎放射到后枕部、下頸椎放射到肩或臂,胸椎沿肋間神經放射至上、下腹部,常誤診為膽囊炎、胰腺炎、闌尾炎等。下段胸椎11~12可沿臀下神經放射到下腰或臀部,為此X線攝片檢查時多僅攝腰椎片,從而下段胸椎病變經常被漏診。腰椎病變沿腰神經叢多放射到大腿的前方,偶牽涉腿后側,易誤診為間盤脫出癥。
(2)活動受限
病變周圍軟組織受到炎癥刺激,發生疼痛、保護性攣縮,影響脊柱活動。頸椎與腰椎活動度大,容易查出,胸椎活動度較小,不易查出。脊柱主要有屈伸、側彎和旋轉三個方向活動。無特殊固定體位讓患者主動屈曲、伸展、側彎,如有受限,常常也能一目了然。小兒不合作,可使其仰臥,常可發現髖、膝屈曲;如被動伸直髖關節,可出現疼痛;讓患兒俯臥,一手握其雙足并將其提起,可見立即出現疼痛,并能看到腰部板狀。即俯臥背伸試驗陽性。
(3)異常姿勢
患者常有特定姿勢異常,部位不同,姿勢各異。頸椎結核患者常有斜 頸、頭前傾、頸短縮和雙手托著下頜體位。胸腰椎、腰椎及腰骶椎結核患者站立或行走時呈 挺胸凸腹的姿勢,坐時喜用手扶椅,以減輕體重對受累椎體的壓力。正常人可彎腰拾物,因病不能彎腰而是屈髖屈膝,一手扶膝另手去拾地上的東西,稱之拾物試驗陽性。
(4)脊椎畸形
主要為結核桿菌侵襲破壞造成椎體間形態結構改變所致,頸椎和腰椎可有生理前突消失,胸椎、胸腰段多
以后凸畸形多見,多為角型后凸,用手觸摸,一觸即知。脊椎側彎不常見,也不嚴重。脊椎后凸畸形,彎腰受限為脊柱結核的特征表現。
(5)壓痛及叩擊痛
早期病變較深且較局限,故局部壓痛可不明顯,可采用縱向叩擊法檢查:患者坐直,醫生一手扶住患者胸前,一手握拳縱向叩擊患者頭頂,此時患者常有病損椎隱痛。當局部畸形出向后,用手按壓后凸棘突,即能引起明顯疼痛。
(6)寒性膿腫和竇道形成
常為患者就診的最早體征,就診時70%~80%脊柱結核并發有寒性膿腫,常有將膿腫誤認為腫瘤。位于深處的脊椎椎旁膿腫需通過X線攝片CT或MRI可顯示出。環樞椎病變可有咽后壁膿腫引起吞咽困難或呼吸障礙;中、下頸椎膿腫出現頸前或頸后三角;胸椎結核椎體側方呈現張力性梭形或柱狀膿腫,可沿肋間神經血管束流注至胸背部,偶可穿入肺臟、胸腔、罕見的穿破食道和胸主動脈;胸腰椎、腰椎的膿腫可沿一側或兩側髂腰肌筋膜或其實質間向下流注于腹膜后,偶穿入結腸等固定的臟器,向下不求上進至髂窩、腹股溝、臀部或腿部;骶椎膿液常匯集在骶骨前方或沿梨狀肌經坐骨大孔到股骨大轉子附近。膿腫可沿肌肉筋膜間隙或神經血管束流注至體表。經治療可自行吸收,或自行破潰形成竇道。竇道繼發感染時,病情將加重,治療困難,預后不佳,應盡量避免。
(7)脊髓受壓
結核性炎癥蔓延到椎管或椎體畸形壓迫脊髓,可出現脊髓受損癥狀,脊柱結核特別是頸胸椎結核圓錐以上患者應注意有無脊髓壓迫征,四肢神經功能障礙,以便早期發現脊髓壓迫并發癥。若炎癥控制不理想,直接累及蛛網膜下腔,引起結核性腦膜炎,預后極為不良。脊柱結核合并脊髓損傷是預后最差的一種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