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靜脈高壓癥如何治療?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門靜脈高壓的話,后期治療就會產生許多阻礙,因此了解門靜脈高壓治療是具有重要價值意義的。門靜脈高壓治療方式有很多,但是這并不代表它適合任何一個患者,治療的針對性對于治愈很重要。下面求醫專家就此進行介紹。
治療門靜脈高壓的藥物
1、血管擴張藥物。能降低門靜脈壓力的藥物有:ɑ-受體阻滯藥,ɑ2-受體興奮藥,有機硝酸酯類,鈣通道阻滯藥,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及硝普鈉等。
2、血管收縮藥物。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引起內臟血管收縮,減少門靜脈血流以降低門靜脈壓力及側支血流。常用的藥物有:血管升壓素及其衍生物,生長激素抑制因子及其類似物,β腎上腺素能阻滯藥等。
3、食管收縮藥。常用的有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又名胃復安、多潘立酮(Domperidone)又名嗎叮啉。主要是通過其收縮食管下括約肌、減少曲張靜脈回流,控制并減少食管胃底靜脈出血。
4、利尿藥。常用速尿及安體舒通等,是臨床常用的利尿藥。速尿又名呋喃苯胺酸或呋噻米(Furosemide),安體舒通又名螺內酯 (SpironolaCTone)。可通過降低有效血容量并減低已增高的心排血量,反射性引起內臟血管收縮,也可激活血管活性物質,減少內臟血流量,而降低門靜脈及奇靜脈壓。
5、中藥。許多研究表明中藥丹參、當歸、川芎、赤芍等均可改善肝臟微循環、擴張門靜脈,降低肝動脈阻力,降低門靜脈壓力,并有抑制肝纖維化作用。有一定的發展前景。
6、己酮可可堿。由于門靜脈血管阻力與其血液黏度成反比,EleftheriadisE等研究了一種通過降低血液黏度從而改善門靜脈高壓病人血流動力學的藥物即己酮可可堿,治療組病人曲張靜脈壓力明顯下降。其藥理作用為:本藥可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血黏度,從而降低肝血管阻力及門靜脈壓力。可望成為治療本癥的一種新方法。推薦閱讀: 靜脈曲張出血的介入治療效果
TIPS是一項治療門靜脈高壓癥合并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重要介入技術,具有創傷性小、可同時斷流及分流、適應證較外科手術治療廣、技術成功率高、療效可靠等優點。另外,應用介入微創技術(如用球囊擴張式支架、置入縮窄式支架等)可調節分流道的大小、適應不同個體需要,從而避免分流過度、降低肝性腦病的發生率。
TIPS的技術成功率可達95%~99%,并發癥發生率3%~8%,與操作直接相關的死亡率0.5%~1%。臨床療效方面,TIPSS對急診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即刻止血成功率達90%~99%;預防復發出血的有效率:≤6個月85%~90%,≤1年70%~85%,≤2年45%~70%。美國一組多中心雙盲對照研究結果表明,TIPSS術后1~2年(平均18個月)復發出血率低于經內鏡途徑(套扎、注射硬化劑等)治療,但尚需要更多資料支持此觀點。TIPSS對門靜脈高壓癥所致的頑固性腹水有一定療效。
TIPS的中遠期(≥1年)療效。術后再出血1年發生率為20%~26%,2年累計復發出血率達32%。影響療效的主要因素是術后分流道狹窄或閉塞,主要發生在術后6~12個月,臨床隨訪(以血管造影、復發出血為依據)發生率為20%~70%、病理標本或尸檢的發生率為40%~48%;近年有些作者報到術后1年以上分流道狹窄的發生率<10%;應用覆膜支架支撐分流道可降低狹窄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