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早期診斷的一大難點在于高危兒的篩查。一般有以下情況導致不能對腦癱及時診斷:
無癥狀表現
在臨床上,即使有高危因素,而臨床表現正常的小兒比例仍然是占大多數的。容易受到忽視而不去醫院檢查。特別是近年來,高危因素不清的腦癱有增加的趨勢。有時,由于雙親的顧慮,常常不將高危因素記載到健康檢查手冊中去,或者雙親也搞不清楚。在我國農村,許多母親有在家中分娩的習慣,有些高危因素難以查清。
癥狀表現不明顯
腦癱的異常發育常常在半年至一年才逐漸明朗。大體上,母親到6個月時才注意到小兒的發育異常。按照通常的發育檢查,中度以下的腦癱,在出生后6~8個月以前,其發育情況多在正常范圍之內。領走可能很早,以后卻出現運動發育延遲。有的在正常時期的坐位可能僅表現為不能充分完成,以后才漸漸出現不能坐。在輕癥患兒中,步行開始以后才注意到運動及姿勢異常,或者2~3歲才發現手足徐動表現,但這已為時過晚,喪失了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的機會。
合并癥明顯
伴有髖關節脫臼、斜頸、癲癇及斜視等合并癥很明顯時,患兒常于其他科室采取相應治療,而忽略了運動方面的檢查,容易延遲或漏掉腦癱的診斷。
醫療條件差
此外在一些地區沒有專科醫療機構,即使懷疑腦癱也常得不到及時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