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針對腦癱疾病的檢查方法有很多,而影像檢查中,就是MRI檢查。而它與CT檢查都是影像學檢查的檢測工具。腦癱疾病是一種腦損害疾病,所以,醫生一般要通過腦損害的部變來制定治療腦癱疾病的方法。而MRI檢查就能發現腦部內的病變現象。
根據病理原因的不同主要可分為以下兩種:
1,出血性損害;這類病理類型常見的有室管膜下出血或腦室內出血。出血性損害多見于妊娠不足32周的未成熟胎兒,可能是因為此期腦血流量相對較大、血管發育不完善所致。
2,缺血性損害;缺血性損害常見的有腦白質軟化、皮質萎縮或萎縮性腦葉硬化。此外大理石樣病變也可見于缺血性損害。該損害多見于缺氧窒息的嬰兒。在早產兒中最常見的病理改變是腦室周圍白質軟化和腦室周圍出血性梗塞。足月兒中的病理類型復雜多樣,但大多與缺氧缺血性腦損傷有關。
頭部磁共振成像(MRI)是頭部的一種斷層成像技術,它利用磁共振現象從人體中獲得電磁信號,并重建出頭部、腦組織的影像信息。頭部MRI檢查對腦癱患者出現的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癥有很高的診斷價值。腦癱兒早期頭顱MRI的影像學改變表現為:腦室周圍白質囊腔形成,程度不同的腦室擴大和腦室壁不規則,髓鞘形成延遲等。晚期腦癱兒MRI影像改變表現為腦室周圍白質內T2高信號,腦白質容量減少,腦室擴大且室壁不規則,胼胝體變薄,腦溝、腦池異常改變,腦溝可接近或達到側腦室邊緣。因MRI成像技術具有多方向切層,多參數成像,能更精確顯示病變部位。范圍大小及性質特征,同時能夠克服CT檢查中偽影的產生,顯示清楚一些CT檢查不能顯示清楚的部位。頭顱MRI可以為臨床診治腦癱提供更加詳盡準確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