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疾病是一種與腦組織損害有關的疾病,而它的不同腦組織部位的損害,導致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癥狀。腦癱疾病是新生兒常常出現的綜合疾病,而對于它的檢查,我們了解嗎?而對于CT檢查腦癱疾病的相關知識,我們了解嗎?
下面具體介紹新生兒腦癱疾病的CT檢查。
CT檢查幫助了解患兒是否有腦癱
CT檢查可以幫助判斷腦癱患者的病型、病情、病因以及并發癥,對于腦癱患者的診斷以及未來預后的評估都十分重要。CT圖像是由一定數目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陣排列所構成。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應體素的X線吸收系數。不同CT裝置所得圖像的像素大小及數目不同。大小可以是1.0×1.0mm,0.5×0.5mm不等;數目可以是256×256,即65536個,或512×512,即262144個不等。顯然,像素越小,數目越多,構成圖像越細致,即空間分辨力(spatial resolution)高。CT圖像的空間分辨力不如X線圖像高。
CT檢查可以判斷腦癱患者的病型;痙攣型腦癱患者常在額葉、頂葉都存在低密度區,腦溝加深,側腦室擴大。腦室越大痙攣型腦癱的癥狀就越明顯。痙攣型腦癱的CT檢查表現為癱瘓對稱半球明顯萎縮、腦室周圍組織軟化、腦室擴大。雙癱的患者CT改變可出現中心型腦萎縮,四肢癱患者可見到彌漫性萎縮,有些患者還伴有腦積水、雙側貫通或空洞性改變。手足徐動型患者較少出現CT檢查的異常。CT改變可以提示腦癱的病因;不同的病因對腦組織產生的損傷可導致CT不同的改變,窒息多引起中心性萎縮或皮層萎縮,核黃疸引起的腦癱CT改變不明顯或僅為輕微改變,早產兒CT改變可出現中心性萎縮、側腦室中央部異常及側腦室中央部周圍的分割性萎縮等。
CT檢查可診斷腦癱合并癥;腦癱患者常合并智力低下、癲癇、行為異常等,智力低下者CT改變多為腦組織彌漫性的萎縮,病情越嚴重,CT改變越明顯。偏癱并發癲癇者,CT可見到對側腦萎縮、空洞或海綿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