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腦性癱瘓是指小兒因多種原因(如感染、出血、外傷等)引起的腦實質損害,出現非進行性、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而發展為癱瘓的疾病。嚴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癲癇、肢體抽搐及視覺、聽覺、語言功能障礙等表現。該疾病對患兒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因此兒童在出現該疾病的癥狀時,一定要盡早診斷治療,以免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造成病情加重。
兒童腦性癱瘓的診斷如下
腦性癱瘓在嬰兒早期很少能確診,到2歲時還沒有表現出各個綜合征的特征。對已知有高危險性的兒童應密切隨訪,包括各種證據,產傷,窒息,黃疸,腦膜炎,或新生兒期有驚厥,肌張力低下,肌張力高,反射抑制病史。
在特異的運動綜合征表現出來以前,患兒表現運動發育停滯和嬰兒期反射持續,反射性高以及肌張力的改變。當診斷或原因不確定時,腦部的CT或MRI可能有幫助。
應該將腦性癱瘓和進行性遺傳性神經性疾病或那些需要外科手術或另一些特殊的神經病學治療的疾病區分開。相對少見的共濟失調型尤其難以區分,許多有共濟失調的兒童最終發現有進行性的小腦退行性疾病。男性有手足徐動,自我致殘,高尿酸血癥提示是Lesch-Nyhan綜合征。
皮膚和眼的異常提示有結節性硬化,神經纖維瘤,共濟失調性毛細血管擴張,vonHippel-Lindau病,或sturge-Weber綜合征。嬰兒期的脊柱肌肉萎縮,脊髓小腦退行性變和肌營養不良通常缺乏腦病征象。腎上腺腦白質營養不良發生在兒童后期。
實驗室檢查有助于排除某些進行性的累及運動系統的生化失調(如Tay-Sach病,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和粘多糖病)。其他進行性的異常(如嬰兒神經軸突營養失調)不能通過實驗室檢查排除,則必須通過臨床和病理檢查排除。對有明顯的智能遲緩和對稱的運動異常的兒童應該進行氨基酸和其他代謝異常的檢查。
溫馨提示
兒童腦性癱瘓治療原則,以康復醫療為主,早期進行功能訓練,尤其超早期治療,可獲得較大效果。此外可采用手術解除肌緊張,減輕肢體畸形。有癲病發作者按發作類型給予抗癲痛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