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分不清牛皮癬的癥狀表現,常常與其他疾病搞混,實際上,診斷牛皮癬可以根據其獨有特點進行。為了能夠很好的避免牛皮癬病情加重的隱患,和專家學習一下如何診斷牛皮癬吧。
牛皮癬的西醫診斷依據
1、可有家族史。
2、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為主。
3、慢性經過,緩解與發作交替出現,常持續多年。有一定季節性,一般冬重夏輕。
4、有一定好發部位,依次為頭皮、肘部、膝部、摩擦部位,也可泛發全身,包括粘膜部位及指(趾)甲。
5、基本皮損為炎性紅色丘疹或斑丘疹,表面覆蓋多層銀白色鱗屑,刮除鱗屑可見發亮薄膜及點狀出血現象,基底浸潤明顯,可有同形反應。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可分為尋常型、膿皰型,關節型及紅皮病型四型。各有其不同的臨床特點。膿皰型是在尋常型基礎上出現多數無菌性小膿皰、膿湖;關節型除銀屑病表現外,伴有關節腫脹、疼痛、變形;紅皮病型是在銀屑病基礎上出現全身皮膚彌漫性潮紅腫脹,大量麩皮樣脫屑及正常皮島。>>>相關推薦:牛皮癬治療流程圖
牛皮癬的西醫診斷標準
1、尋常型:根據病程分三期。
(1)退行期或稱恢復期:炎癥基本消退,皮疹縮小變平,周圍出現色暈,色暈擴大,皮疹消退。
(2)進行期:皮損浸潤明顯,鱗屑較厚,皮損周圍紅暈,受機械性剌激如針剌、搔抓或用剌激性較強的外用藥物,常在所剌激部引起新的皮損,稱同形反應,亦稱Koebher征。
(3)穩定期或稱靜止期:病情穩定,暫停止發展,炎癥減輕,無新皮疹發生。
2、紅皮病型:常由不適當治療及外用刺激性較強的藥物而致,皮損呈彌漫性潮紅、紫紅,甚至腫張浸潤,大量脫屑,常伴發熱、寒戰等全身癥狀。
3、膿皰型:以掌跖部多見,重者泛發全身,皮疹為在紅斑基礎上出現針頭到粟米大小膿皰,或反復發作,常伴發熱、關節痛等,皰液細菌培養呈陰性。
4、關節型:除有尋常型典型皮損外,伴關節痛,大小關節均可受累,可致骨質破壞,少數伴發熱等全身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