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表現為婦女經期或行經前后,大多開始于月經來潮或在陰道出血前數小時,周期性發生下腹部脹痛,冷痛,灼痛,刺痛,隱痛,墜痛,絞痛,痙攣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歷時1/2~2小時,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痛經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我們來看看
1、心理因素
許多女性對月經缺乏正確的了解而產生的恐懼、緊張的心理,反而加重痛經。
2、飲食因素
愛吃零食是很多女孩的天性,但如果在月經期也吃冷飲或者梨這些生冷食物,就會導致氣血凝滯,間接的痛經情況就出現了,也是常見引起痛經的原因。
3、氣候因素
變化不定的天氣,為了愛美而穿著過少的衣服而導致受涼,這時候就會受到寒氣的侵襲,導致氣血凝滯,經絡不通,從而成為導致痛經的原因。
4、勞累過度
平常做過多的體力勞動,這會加重出血或者痛經。
5、穿著美麗“凍人”
女性經期受寒,會使盆腔內的血管收縮,導致卵巢功能紊亂,可引起月經量過少,甚至閉經。
6、生理因素
在月經期出血過多,血鈣的流失,正值青春期的女性對鈣的需求加大,導致嚴重缺鈣,血鈣降得更低,時常造成子宮壁的肌肉痙攣收縮而導致疼痛。
7、內向孤僻
具有焦慮、內向、孤僻、多思多慮性格且卵巢功能不全的女性,在不良心理刺激下容易發生停經。
溫馨提示:痛經患者平時注意營養,適當鍛煉,增強體質。保持外陰部清潔,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溫水清洗外陰,1~2次/日。經期及余血未凈禁止性交、游泳及坐盆,勤換衛生巾墊,用合格的衛生巾墊。忌坐臥潮濕之地。
參考文獻:【《圖解刺血療法》《每天都需要修復生命:最老紅墻保健醫信受奉行的護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