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絕大多數有皮膚病變,發生率僅次于口腔病變,故已列為本病四大損害之一。常早期出現,可作為早期診斷的參考條件。最常見損害為毛囊炎性膿皰,結節性紅斑與針刺反應陽性,其次為結節性血管炎、 Sweet病樣皮損、癤腫及多形紅斑樣皮疹、結節性紅斑等。
毛囊炎可發生在頭面、軀干、四肢近端,可呈痤瘡樣、毛囊性丘疹或膿瘡等表現,應缺乏特異性易被忽略。結節性紅斑與血管炎一般見于下肢,有時可發生于口、生殖器癥狀之前。
40%~70%患者皮膚針刺反應陽性,即針刺處24小時出現紅斑、丘疹與小膿皰,48小時最明顯,以后逐漸消退吸收,7~10天自愈。這種反應結合全身癥狀對本病有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