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放療:內放療是將放射性核素置入腫瘤內進行的治療。該方法由Leksell于1953年創用。過去該治療方法多通過開顱手術也有經鼻蝶穿刺開展立體定向技術,尤其是CT、MRI應用以來,目前多采用定向穿刺技術或定向穿刺加置入貯液囊方法。通過抽取腫瘤內囊性部分,可迅速改善癥狀,且風險及并發癥較開顱手術的明顯為小。國內海軍總醫院對300例顱咽管瘤進行385次治療,平均隨訪4年(6個月~8年),92%的病人恢復良好,其中腫瘤消失占72%腫瘤縮小80%以上占12%健康搜索,縮小50%左右占8%腫瘤增大占6.4%(主要為實體性瘤),死亡僅1.6%。內放療適用于囊內含大量液體的顱咽管瘤而不主張用于實體性和囊壁鈣化或囊壁菲薄(放射性核素可透入周圍組織中)的腫瘤。多囊性腫瘤效果亦差一般認為,囊壁皺縮或消失發生于內放療4~6個月后。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有32磷(32P)、90釔(90Y)、198金(198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