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輝教授談顱內腫瘤的治療措施
主持人:什么是腦膜瘤?
專家:腦膜瘤是成人常見的顱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膠質瘤,大多數為良性,生長緩慢,與腦組織界限清楚,只有少部分(約1.7%)呈惡性生長。腦膜瘤的發生與蛛網膜有關,可發生于任何有蛛網膜細胞的地方,特別是有蛛網膜顆粒的部位,常見的部位有:矢狀竇旁、大腦凸面、大腦鐮旁、鞍結節、蝶骨嵴、嗅溝和側腦室等。臨床癥狀主要與腫瘤發生的部位有關,較小的腫瘤早期往往沒有癥狀,大多在體檢時偶然發現,而較大的腫瘤往往是因局部腦組織受壓而出現相應的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癲癇發作、視力下降、肢體無力、精神性格改變、記憶力下降和嗅覺喪失等。從病理學角度來看,腦膜瘤主要分為典型、非典型和惡性三類,典型腦膜瘤又分為內皮型、纖維型和過渡型或混合型;而非典型腦膜瘤的組織成分與典型的相同,只是細胞生長較活躍,腫瘤的侵襲性較強;惡性腦膜瘤也稱間變性腦膜瘤,主要呈乳頭型或肉瘤型,細胞生長活躍,侵入腦皮層,即使在全切的情況下,也會很快復發。
主持人:腦膜瘤應該怎樣進行治療?
專家:腦膜瘤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如果患者年齡較大,腫瘤很小,對腦組織沒有壓迫,沒有任何臨床癥狀者也可以動態觀察;而對于年齡較小的患者則還是要首先考慮手術切除。腦膜瘤對放療不敏感,所以臨床上極少選擇放療,但對惡性腦膜瘤則可以考慮放療。伽瑪刀對腦膜瘤的生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作為首選,因為治療后腫瘤并不會消失,只是生長速度變慢了,且可能帶來周圍正常神經組織的損傷,因此,只有在腫瘤直徑小于3厘米,位置深在不宜手術切除,或患者年齡較大身體狀況差不能承受手術打擊的情況下,才可以考慮伽瑪刀治療。
較大腦膜瘤的血液供應多為雙重血供,既有來自腦外的血液供應,也有來自腦部的血液供應,手術過程中往往會出血較猛,特別是巨大和血運非常豐富的腦膜瘤。因此,手術切除的效果與手術醫生的經驗和技術密切相關,腫瘤切除的越徹底預后越好,但在有些情況下,為了避免重要神經功能的損傷,則不應該一味追求全切。目前國際上認可的腦膜瘤手術切除程度分為五級,也就是 Simpson 分級系統:一級:腫瘤全切除,基底附著的硬膜和受損的顱骨一并切除;二級:腫瘤全切除,電凝燒灼基底附著的硬膜;三級:腫瘤全切除,基底硬膜未處理;四級:腫瘤部分切除;五級:單純活檢和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