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癱是危害性較大的一種疾病,如果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就可能因為這種疾病失去寶貴的生命,所以患者一定要對這種疾病提起重視。雖然現在科技不斷的進步,但是治療截癱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患者就應該做到對癥治療,從而更準確的治療這種疾病。而截癱患者的常見癥狀表現有哪些呢?下面我們就看看這個問題。
肢體癱瘓
截癱患者最大的痛苦就是肢體癱瘓,生活行動十分不便。判斷癱瘓程度主要看肌力,肌力大小可分0到5級。0級:完全癱瘓,患者肢體不能進行一點肢體運動;Ⅰ級:僅見肌肉輕微收縮,但不能牽動關節、肢體運動;Ⅱ級:肢體能在床上運動,不能抬離床面;Ⅲ級:肢體能抬離床面,但不能克服外界陰力;Ⅳ 級:患者能抵抗檢查者給予肢體的阻力而主動運動;Ⅴ級:正常肌力。一般來說,肌力越高肢體癱瘓越輕,肌力越低肢體癱瘓越重。
褥瘡
又叫壓迫性潰瘍,是截癱患者長期臥床或久坐而不變換體位的極難處理的并發癥。早期可見皮膚局部出現紅腫或水泡,以后變為紫紅色并開始破潰。若不能及時治療,甚者可深達骨骼。
廢用性肌肉萎縮
截癱患者長期臥床,肌肉極少活動,使肌肉的營養和氧的供應明顯減少,久之肌力下降,肌肉體積縮小,而出現肌肉萎縮,同時由于營養的缺乏可伴有皮膚干燥、脫屑等一系列病理癥象。
感覺障礙
脊髓損傷后會因為白質內的神經束受損而出現觸壓覺、痛溫覺等皮膚感覺的喪失。
二便失禁
截癱患者,脊髓排尿中樞受損,人的尿意不能傳入,大腦對排尿的控制信息不能傳出,于是出現患者自己不感到有尿,而出現不擇時間和地點的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