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介紹:患兒胎齡越小,貧血出現(xiàn)時間越早,程度越嚴重。可能與以下幾方面有關,早產兒體重增加快,血容量亦隨體重增加而迅速增加,而此時骨髓的造血功能相對不足,導致血液稀釋;早產兒儲鐵量比足月兒少,且體重越低,儲鐵量也越少;早產兒自生后6周起,紅細胞生成素增加或在促紅素治療期間,紅細胞生成加快,耗鐵量增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盡早預防早產兒貧血發(fā)生。
早產兒貧血的預防:
1、主要是做好衛(wèi)生宣教工作,使家長認識到本病對小兒的危害性及做好預防的重要性。具體措施應包括對孕母的衛(wèi)生指導,小兒出生后的合理喂養(yǎng),強調及時添加含鐵較多的輔助食品(如自生后3個月因不能進食肉類,可加蛋黃),早防、早治消化、營養(yǎng)紊亂及感染性疾病,對早產兒及雙胎兒早期給予鐵劑(元素鐵0.8—1.5毫克/公斤/日),對疾病恢復期患兒注意營養(yǎng)素的供給等等。
2、發(fā)生在產前的胎-母失血(是胎兒失血最常見類型) 胎-胎輸血,病因和機制尚不明確,發(fā)現(xiàn)羊膜穿刺,外倒轉,靜脈注射催產素和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時可發(fā)生,除積極防治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外,其他操作應慎重,并注意鑒別本癥的發(fā)生,以及時采取有效診治措施。胎-胎輸血若能在產前確診,受血胎兒穿刺抽取過多的羊水,可緩解癥狀,并為病因治療的方法。
3、發(fā)生在產時和產后的失血,應提高接生技術,加強圍生期保健,防止難產和早產,生后常規(guī)補充維生素K等均為有效措施。
4、加強孕期和圍生期保健,孕母平衡膳食、防治營養(yǎng)素的缺乏,防止早產,防止醫(yī)源性失血,如頻繁抽血做過多不必要的化驗檢查等。
5、積極防治寄生蟲病尤其是鉤蟲病,對月經過多或經產婦以及妊娠期婦女應當使用鐵強化食品或補充鐵劑。
6、對嬰兒和早產兒應及時添加強化食品,合理喂養(yǎng)。
7、在接觸有害物質的生產工人中,應加強勞動保護。
8、在日常生活中不濫用藥物,嚴格掌握適應癥。
9、對早產兒、低體重兒生后結扎臍帶時間延長,2個月左右即給予鐵劑預防。
早產兒貧血的分類:
1、早期貧血:生后4-8周,紅細胞壽命縮短,骨髓造血抑制,血容量增加所致。
2、中期貧血:生后8-16周,骨髓造血開始,血容量增加。
3、后期貧血:生后16周以后,骨髓造血活躍,儲鐵耗竭(鐵缺乏)。
4、巨幼紅細胞貧血:6-8周葉酸缺乏。
5、溶血性貧血:6-10周VitE缺乏。
早產兒生后3-6周內末梢血Hb145-121g/L為輕度貧血,120-100g/L為中度貧血,小于100g/L為重度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