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淋病的危害性所以應該及時進行治療,淋病患者初期不會有太多的癥狀,慢慢的會感覺到瘙癢、疼痛,尤其是在排尿的時候還會感覺到尿痛并伴有發熱的感覺。對于男性患者來講,尿線細弱、射程短,還會引起附睪管及輸精管閉塞從而導致不育。
1.治療原則
對淋病,應遵循以下原則進行治療。
(1)盡早確診,及時治療
首先,患病后應盡早確立診斷,在確診前不應隨意治療,其次,確診后應毫不遲疑地立即治療,切莫坐失良機。
(2)明確臨床類型
判斷是否為單純型,或有合并癥型,或播散型,臨床分型對正確地指導治療極其重要。
(3)明確有無耐藥
明確是否耐青霉素,耐四環素等,這也有助于正確地指導治療。
(4)明確是否合并衣原體或支原體感染
若合并衣原體或支原體感染時,應擬訂聯合化療方案進行治療。
(5)正確,足量,規則,全面治療
應選擇對淋球菌最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盡可能作藥敏試驗,過敏試驗或β-內酰胺酶測定,藥量要充足,療程要正規,用藥方法要正確,應選擇各種有效的方法全面治療。
應當嚴格掌握治愈標準,堅持療效考核,只有達到治愈標準后,才能判斷為痊愈,以防復發,治愈者應堅持定期復查,觀察足夠長的一段時期。
(7)同時檢查,治療其性伴侶
患者夫妻或性伴侶雙方應同時接受檢查和治療。
2.一般療法
(1)性隔離
禁止性生活。
(2)休息
伴有高熱,嚴重合并癥的STD患者要適當休息,必要時應臥床休息。
(3)維持水,電解質,糖水化合物的必須與平衡,補充高糖,高蛋白飲食。
3.全身療法
(1)治淋藥物的評價和適應證
治療淋病的藥物很多,但應以高效,安全和價格適宜為原則進行選擇。
①青霉素類
通過破壞菌壁合成而起殺菌作用,此類藥物適于治療非耐青霉素酶的淋球菌(PPNG)引起的淋病,是本病的“標準療法”,然而,在治療前不作藥敏試驗,將其作為常規療法是不適當的,當PPNG菌株的流行率大于5%時,不應采用青霉素類治療,而應選用其他制劑,加服丙磺舒的目的是減慢青霉素自腎臟排出,并減少其與血漿蛋白結合,提高血內水平,延長半衰期,以充分發揮其抗菌作用。
②β-內酰胺酶抑制劑
PPNG菌株對青霉素和一些頭孢菌素耐藥的原因,主要是產生了β-內酰胺酶所致,棒酸和青霉烷砜是抗菌活性很弱的化合物,與含β-內酰胺環的抗生素聯合應用時,通過抑制-內酰胺酶,保護抗生素免受破壞,可抑制PPNG菌株的生長,但對非PPNG菌株則不發揮顯著意義的作用。
棒酸和青霉烷砜的藥代動力學特點分別與阿莫西林(羥氨芐青霉素)和氨芐西林(氨芐青霉素)相似,各適于與后者聯合使用。
③氨基糖甙類和氨基環狀糖醇類
主要作用為抑制菌體蛋白合成,用于治療對青霉素耐藥或過敏的患者,前一類常用者有慶大霉素 (genta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和 奈替米星(乙基西梭霉素);后一類藥物主要是大觀霉素(淋必治),它對PPNG菌株和非PPNG菌株引起的單純型淋病的治愈率高達98%以上,對有合并癥型淋病也有極佳的療效;并且,該藥與青霉素和頭孢菌素類不產生交叉耐藥性,使用安全,是治療淋病的最佳藥物之一。
目前,在一些地區已出現了耐大觀霉素的淋球菌菌株,其換代產品 trospectomycin的抗菌譜較大觀霉素寬,包括Gram陽性菌,陰性菌,厭氧菌和衣原體,并且,它的組織內濃度更高,半衰期更長,因此對淋病效果更好,還對衣原體性尿道炎有較好的療效。
④頭孢菌素類
具有破壞菌壁和抑制菌體蛋白合成的作用,雖也屬于含β-內酰胺環的抗生素,但它們對β-內酰胺酶比較穩定或十分穩定,因此,對PPNG菌株和染色體介導的耐藥菌株所致的淋病,常能有效地取代青霉素類,大觀霉素耐藥菌株的出現使它們成為可行性代用品。
溫馨提示:男性得了淋病危害很大,常常會引起其他的并發癥,嚴重的話還會造成不孕不育。日常飲食中應該以清淡為主,避免蒜、辣椒、胡椒等辛辣食品,蝦、蟹等海鮮類的都屬于發物盡量不要涉及。多補充一些蛋白質和維生素。
【參考文獻:《性病臨床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