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作為臨床中一種十分多見的風濕病,常會導致關節變形、致殘。此病與遺傳、環境、感染都有關系。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患者在關注它的引發原因治療方法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很多它的常見誤區。其實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過程中,患者及家屬們往往存在很多誤區,導致治療無效或者耽誤治療最佳時間。那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誤區是哪些呢?
1、求“根治”心切,聽信一些言過其實的宣傳和小廣告
以為本病可以短期內根治,四處亂投醫,導致誤診誤治的現象非常普遍。在我科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患者都有著誤診、誤治的求醫經歷,有的甚至延誤了十余年,導致關節殘疾。
2、長期使用止痛藥
有些人至今還錯誤認為類風濕關節炎是“不死的癌癥”,沒有治療方法,對治療悲觀失望,沒有信心,自己到藥店隨便買點止痛藥吃上,止止痛就算了,有時還任意加大劑量,這是錯誤的。很多止痛藥雖能緩解關節痛和腫,但治標不治本,不能阻止關節破壞和變形。
3、用激素就能好
糖皮質激素由于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中消炎止痛作用很強,且很快生效,因此常被亂用。不少患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一吃或打一針就不疼了,也能吃飯了,人也變胖了,就是不能停,好像“成癮”一樣。其實長期服用激素除了發胖,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進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用激素,應遵醫囑。
4、不重視綜合治療
不考慮個體差異,忽略“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原則。這樣的治療時無效治療。
5、不注意用藥安全
不正確選擇藥物,掌握不好藥物的計量、療程,不及時監測藥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6、自選風濕藥
由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慢性病,尚不能徹底根治,不少風濕病患者久病成醫,經常自己選購藥物。這些藥物的組成僅僅是地塞米松(一種不宜長期服用的長效激素)、消炎痛和維生素。而說明書上卻寫著“本品全部由草藥配方和維生素構成”,是風濕病的特效藥。確實,患者在服藥的早期感覺有止痛效果,但這些藥物不可能真正緩解病情,長期使用關節照樣會變形,且可能帶來胃腸損害、骨質疏松、感染、糖尿病等不良反應。
7、擅自停藥
有的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后,發覺癥狀減輕了,就自己停藥,不再治療。其實,臨床癥狀改善與病情完全緩解并不等同,不痛可能只是表面現象,隨意停用緩解病情的藥物,病變就會繼續向前發展。
8、長期不正確的服用中藥
長期服用含有大量荷爾蒙的中成藥導致股骨頸壞死的病例在國內常有報道。荷爾蒙對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治標不治本。一般在急性期、免疫抑制藥尚未顯效時使用。一旦出現骨質疏松、高血壓等副作用,就需在醫生指導下減量或停藥。即使中醫,也只能緩解疼痛,減少西醫的副作用,不能起到根治目的。
溫馨提示: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常規的治療方法中,藥物治療是最常用的,但是要有選擇的服用藥物,應該及早應用病程改善藥。這一類藥,種類多,起效慢,療程長,不可急于求成,是控制病情發展的根本。踴躍醫治關節炎癥反應,從而消弭關節疼痛和腫脹,改善關節性能。在病情運動期可選用消炎止痛藥中的一種。不要聽信游醫、偏方或秘方能根治類風關的謊言,否則即無療效,又失掉醫治時機。不要濫用激素,這類藥物雖能改善癥狀,但騎虎難下遏止疾病發展和關節破壞,長期應用會產生許多不良反應,以至釀成殘疾或致命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