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腎上腺皮質腺瘤 腺瘤發生在腎上腺皮質球狀帶,稱醛固酮瘤。是原醛癥最常見病因,其中單側單個腫瘤約占95%。左側多于右側,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腫瘤平均直徑1.8cm,很少超過3cm,切面乘金黃色,為圓形或卵圓形,有完整包膜。
2、特發性腎上腺皮質增生 發病率僅次與腺瘤,單在兒童原醛癥中相對多見。表現為腎上腺皮微結節樣增生或大結節增生,腺體增大增厚,重量增加,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下丘腦-垂體功能紊亂有關。
3、腎上腺皮質腺癌 約占1%,除分泌大量醛固酮外,還分泌糖皮質激素和性激素。腫瘤直徑都較大,發展快,確診時多已發生血行轉移,預后較差。
4、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增生 少見,組織學上類似特發性腎上腺皮質增生,但內分泌及有關生化測定酷似皮質腺瘤。
5、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性原醛癥 臨床上罕見,有家族性,常屬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因不明。
6、異位分泌醛固酮的腫瘤 極為罕見,僅見于少數卵巢癌和腎癌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