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各國經濟水平的發展,脊髓損傷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在發達國家,脊髓損傷的發生率大約為13.3-45.9人/百萬人/年,我國上海市1991年統計的脊髓損傷發生率為34.3人/百萬人,北京市2002年脊髓損傷發病率為60人/百萬人。脊髓損傷是脊柱損傷最嚴重的并發癥,往往導致損傷節段以下肢體嚴重的功能障礙。脊髓損傷不僅會給患者本人帶來身體和心理的嚴重傷害,還會對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那么就由小編我來為大家介紹下脊髓損傷的診斷方法都有哪些。
脊髓休克
是各種類型脊髓損傷的必有成分,表現為損傷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反射和內臟功能障礙。傷后數小時即可開始恢復,數日至數周后即可完全或大部分恢復;
脊髓損傷
可為脊髓受壓或脊髓實質性破壞,早期呈弛緩性癱瘓,損傷平面以下肌張力消失或減低。對脊髓不完全性損傷者,及時解除壓迫后,脊髓功能可部分或全部恢復。但若壓迫過久或損傷過重,造成脊髓缺血、缺氧,發生出血壞死或脊髓橫斷,則在脊髓休克消失后損傷平面以下轉為痙攣性癱瘓,健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損傷平面以下皮膚無出汗功能,在氣溫較高時患者常出現高熱;
尾損傷
腰以下骨折脫位可引起馬尾損傷,但完全斷裂者少見。損傷平面以下感覺、運動、反射消失,膀朧無張力。若馬尾神經未完全斷裂,經過神經再生,可完全或大部分恢復功能;
脊髓和神經根損傷
胸至腰,之間骨折脫位,可導致脊髓損傷,但神經根完整或脊髓損傷合并部分神經根損傷或脊髓和全部神經根損傷三種情況,脊髓橫斷后,功能不能恢復,神經根若損傷不重,經過神經再生,可恢復功能。
診斷神經系統檢查最重要。痛溫覺和深部感覺改變的范圍和程度,運動、反射變化,錐體束征,肛門括約肌和膀脆功能等均應詳細檢查和記錄。完全性脊髓橫斷傷的早期,其神經功能障礙平面可高于脊髓實際損傷平面。不完全性損傷表現為兩側不對稱的感覺、運動、反射障礙。脊髓損傷后常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及性功能障礙。X線檢查對發現脊柱損傷后引起的截癱的原因有重要作用。MR工檢查除能顯示脊柱損傷的范圍及程度外,尚能對脊髓損傷的性質、范圍及程度以及其預后估計提供有益的依據.電生理檢查對脊髓損傷的診斷亦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