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癥病因末明,以精神話動和環境不協調為特征,目前在大學生人群里面發病率較高。大多數患者初次發病年齡在青春期至30歲之間,起病多隱匿、常有不尋常的行為方式 和態度變化等前驅癥狀。
一、精神分裂癥常見的癥狀
1、感知覺障礙
主要是幻覺,即在沒有客觀事物作用于感官時出現的感知,以幻聽最為常見。例如,有的患者在周圍沒有人的環境下卻聽到有人說話甚至罵自己可能就是幻聽,內容還可能是別人議論他或者對他評頭論足,患者因此很氣憤。還可能聽說家人有某種危險,或他本人受到某種迫害因此感到害怕和不安。如果聽到聲音后他去做某種危險的事情,如傷害自己或他人就很危險。在豐富的幻覺基礎上還會產生妄想認為有人迫害他等。
2、思維及思維聯想障礙
妄想、被控制感、交流障礙、思維貧乏妄想。病者對一些不符客觀現實的念頭堅信不疑。妄想所涉及的范圍有不斷擴大和泛化的趨勢,或具有特殊意義。認為周圍人的一舉一動都是針對他的,所到之處無論是街上、學校、公共汽車、醫院,人們都在議論他,報紙、廣‘告、電視都在含沙射影說他,自然界的變化以及舉手、咳嗽、吐痰、刮風下雪、窗前飛來一只小鳥都是信號,有特殊意義,也就是暗示自己將要發生什么。病人對妄想內容多不愿主動提及,并往往企圖相信自己被人謀害、追蹤等。
精神分裂癥起病形式不一,可呈急性、亞急性、慢性,緩慢起病占70.6%,在疾病的早期精神話動逐漸變得遲鈍,與人冷淡疏遠,躲避親人并懷有敵意。或寡言少語,好獨自呆坐,無目的地漫游,生活懶散,不遵守紀律,對周圍人的勸告不予理睬。或性格反常,好無故亂發脾氣,不能自制,敏感多疑。或經常沉頂于幻想小,自語自笑或無端恐懼。部分病人可以表現類神經官能癥癥狀,工作缺乏熱情和學習工作能力下降可持續數周到數年。
二、精神分裂癥患者復發前一般有以下表現
1、患者的表情有變化
在緩解期或恢復期,患者的面部表情比較自然,眼神比較靈活,別人可以從其面部看到正常喜、怒、哀、樂的表情變化。且表情的變化可以反映出其內心的相應情感。在即將犯病時,患者往往表現為目光呆滯、雙眼發直,外界刺激難以引起其表情變化,甚至遇到相應的外界刺激,表現出與平時相反的面部表情等。
2、對周圍人的態度有變化
一般來說,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疾病的恢復期和緩解期,與家人、同事、朋友及其他與之有接觸的人,相處得都比較融洽,談吐自然,回答問題切題,讓人感到與他交往沒有隔閡。如果患者忽然變得孤僻、不合群、不與人交往、獨處一隅、低頭沉思,或者對人態度蠻橫,脾氣暴躁易怒,不愿和別人進行正常溝通和交流則有犯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