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話,后果是很嚴重的。但是,保障治療的基礎是診斷的及時性,越早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那么就加快了治療速度。類風濕性關節炎如何才能確診呢?下面小編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講解。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方法
1、滑液檢查
這是必不可少的診斷類風濕患者病況的檢查方法,因為在類風濕發病時期患者的滑液會出現相應的病變特點,所以滑液檢查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可以準確判斷患者病情的診斷方法。
2、自身抗體
這項檢查對類風濕的診斷和判斷類風濕患者的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一般情況下,在類風濕性疾病的范圍內應用于臨床的自身抗體分以下四類:抗核抗譜、類類風濕因子、抗中性粒細胞漿抗體、抗磷脂抗體,對彌漫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有很大的作用。
3、關節影像檢查
這個檢查項目對了解患者的具體發病情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類風濕在發作的時候會對患者的關節造成顯著的健康損害,由于不同發病時期患者的關節受損情況會有所不同,所以通過關節影像檢查可以準確的判斷類風濕患者的病情進展情況。
妊娠合并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
1、CT和磁共振成像(MRI)
一般不選用此兩項檢查,但對平片難以顯示的病變可選用。CT有助于發現早期骨關節侵蝕、股骨頭脫位等情況。類風濕關節炎頸椎環樞關節病變受累相對多見,行CT檢查可以顯示如齒狀突骨侵蝕、脊柱受壓、關節脫位等改變。MRI對顯示關節內透明軟骨、肌腱、韌帶、滑膜囊腫和脊髓受壓有良好的效果。
2、自身抗體
①類風濕因子(RF),RF(r)陽性率為60%~70%;
②抗核周因子(APF)其陽性率48.6%~86%;
③抗角蛋白抗體的陽性率為60%~73%,可見于早期類風濕關節炎患者;
④抗SA抗體,可見42.7%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關節破壞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中,該抗體的陽性率達68.4%,其診斷的特異性為78%~97%。推薦閱讀: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治指南
3、Ⅲ型膠原抗體
抗體可能在引發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及病變中發揮作用,可作為有助于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及對研究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機制及治療很有意義。
4、類風濕關節炎
患者的補體水平隨病情變化而波動,無關節外病變及非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之總補體,C3、C4水平多正常甚至略高。
5、其他
β2微球蛋白,轉鐵蛋白,血漿銅藍蛋白,αl-抗胰蛋白酶及抗糜蛋白酶升高,另外已研究證明,αl-酸性糖蛋白和淀粉樣蛋白A在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均明顯升高,而且與C反應蛋白的水平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