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錯構瘤又稱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為良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有增高趨勢,可能與診斷技術水平提高有關。腎錯構瘤可以是獨立的疾病,也可能伴有結節性硬化,后者是一種家族遺傳性疾病。臨床特點為雙腎多發病灶,合并智力發育遲緩,面部蝴蝶狀皮脂腺瘤等。女性多見,發病年齡多為20-50歲。但我國腎錯構瘤患者絕大多數并不伴有結節性硬化。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腎錯構瘤)可伴結節性硬化,此系常染色體顯性基因,是遺傳的家族性疾病,80%病人臉部有蝴蝶狀皮脂腺瘤,其他器官如腦、眼、骨、心、肺亦有病變。
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腎內發生的錯構性腫瘤,臨床主要表現為腎區疼痛,腹部腫塊及血尿等。切除后不見復發。此腫瘤為無包膜的實性腫物。瘤體可很小,亦可大至10厘米以上。偶可雙側發生或單側腎多灶發生。邊界不清,有時呈浸潤性生長而易當做惡性。常位于腎的一極,發生于上極者稍多于下極,一般位于皮質內,亦有少數發生于髓質者。瘤體位于腎表面者,偶見發生自發破裂,從腫瘤出血入腹腔,引起急腹癥。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腎錯構瘤)顯微鏡下主要由三種成分組成
1、發育不正常的血管,管壁厚薄不一,管徑差別很大,走向彎曲,缺乏彈力膜,無完整肌壁,常見血管壁纖維化和透明性變,伴管腔內血栓形成。
2、脂肪組織,發育成熟,灶性分布,有時呈分葉狀。
3、平滑肌成分,一般形態規則一致。這3種成分的含量比例,每例不同,常以脂肪或平滑肌成分為主。3種成分無一定的排列規律,偶爾平滑肌成分出現上皮細胞樣排列,核有多形性,表現為核的大小不一,染色質過多,并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腎內可呈多灶性,甚至見于腎周淋巴結,此時更容易誤認為是惡性腫瘤出現了腎內或淋巴結轉移。此瘤迄今尚未有惡性的報道。
病因尚不清楚,由成熟的脂肪組織、平滑肌及畸形血管構成,腎錯構瘤分為兩種類型
1、不伴有結節性硬化癥者
約80%患者屬于該類型,腫瘤多單側單發,瘤體不大。
2、結節性硬化癥伴發腎錯構瘤者
約占20%,腫瘤多為雙側,且多發,瘤體大小不等。
特別提示
腫瘤星灰白色至灰紅色,雜以不同程度的黃色區,有時有出血壞死灶形成。鏡下可見腫塊主要由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組織構成,瘤組織與腎組織間無明確界限,血管大小不一、異常扭曲,管壁不規則增厚,大血管常缺乏彈性纖維板。平滑肌組織分化程度差別較大,由分化成熟的平滑肌纖維至大而圓的平滑肌母細胞均可見到。脂肪成分均為分化成熟的脂肪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