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肉瘤是起源于原始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常發生于大腿及腹膜后,亦可見于臀部胭窩其他部位的軟組織亦可偶見極少原發于肝臟。臨床表現無特征性,多為肝區疼痛,發熱,食欲減退體重減輕上腹部可觸及腫塊極少發生黃疸及腹水。
脂肪肉瘤的病因
1、郁結傷脾
復被外邪所搏,脾主肌肉,憂思過度,傷及脾氣,脾虛則運化失常,肌肉失養,又受外邪,正邪相搏,逆于肉理而結成腫快。
2、肝脾不和
氣血郁滯,肝主疏瀉,脾主運化,肝藏血而脾統血,郁怒傷肝,思慮傷脾,疏瀉運化失常,氣血郁滯而成瘤。
3、飲食不節
過食肥甘或勞倦過度,亦可傷脾,脾失健運,痰濕內生,也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
脂肪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多發生于皮下。瘤周有一層薄的結締組織包囊,內有被結締組織束分成葉狀成群的正常脂肪細胞。有的脂肪瘤在結構上除大量脂肪組織外,還含有較多結締組織或血管,即形成復雜的脂肪瘤。
脂肪瘤(lipoma)由成熟的脂肪組織所構成,在小兒較纖維瘤多見,凡體內有脂肪存在的部位均可發生。脂肪瘤有一層薄的纖維內膜,內有很多纖維索,縱橫形成很多間隔,最常見于頸、肩、背、臀和乳房及肢體的皮下組織,面部、頭皮、陰囊和陰唇,其次為腹膜后及胃腸壁等處;極少數可出現于原來無脂肪組織的部位。如果腫瘤中纖維組織所占比例較多,則稱纖維脂肪瘤。
癌癥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其特色之處在于,從數百驗方單方中,用現代科技手段篩選出具有抗腫瘤作用的中草藥。根據不同腫瘤,不同病種病期辯證施治,靈活運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扶正固本等中醫理論,最大限度地發揮中醫整體治療的優勢,使術后患者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功能;根治性放化療患者能減輕或消除毒副反應,增強療效,晚期患者能減輕痛苦,延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