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的治療有了新的治療武器。昨天,研究發現并證實,拓撲酶-Ⅱ等多個基因是口腔癌分子診斷和治療的有效分子靶點,能夠對口腔癌細胞實施“個體化”射殺。
惡性腫瘤在我國已成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而針對口腔癌的診斷標準仍是依賴傳統的組織形態學變化,且治療應用的藥物也多沒有靶向性,所以對腫瘤特異性不高,毒副作用也較大。
研究小組經過4年研究,結合現代生物芯片、功能基因組學和蛋白組學技術和方法,成功制作了能對口腔鱗癌分子診斷、轉移和耐藥性判斷的個體化基因芯片。
醫學專家通過對口腔癌增殖、耐藥、轉移相關基因的功能的深入研究,發現并證實了拓撲酶-Ⅱ、維甲酸受體-β、細胞周期蛋白1、核因子-κB和Ebp1是口腔癌治療的有效分子靶點,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腫瘤化療的治療效果。
經臨床應用證實,以拓撲酶-Ⅱ為作用靶點的藥物替尼泊苷為主藥設計的聯合化療新方案,其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其它傳統化療方案,目前已作為首選化療方案應用于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