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混合瘤中醫稱“腮瘡”、“流痰”、“瘰疬”等,是發生于腮腺的常見良性腫瘤,它來源于上皮成分外,還經常有粘液腺組織,和軟骨樣組織所構成。
腮腺混合瘤西醫治療
腮腺混合瘤的治療以手術徹底切除為原則。術前一般不宜作活檢。腫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時瘤細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組織,若切除不徹底則將復發。故手術時不宜采用剜除腫瘤的方法而應將腫瘤連同其周圍的腮腺組織一并切除。術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經。如有惡性變,應按惡性腫瘤的治療原則處理。
腮腺手術需要特別注意保護面神經,據報道,以下方法可以準確無誤的在手術中尋找到面神經主干:以乳突前緣和鼓板后緣形成的切跡為標志,此切跡位于鼓乳裂的最下方,按腮腺手術常規作切口若懸河和翻瓣,將胸鎖乳突肌肉前緣和腮腺后緣分離并后拉肌肉,將食指伸入切口內觸摸切跡,在切跡周圍及切跡內作分離直到清楚顯露并能觸及切跡為止,確定二腹肌后腹和腮腺后緣的位置,在乳突前內緣內側近1cm處,即莖乳孔的位置,即可以尋找到面神經主干。注意分離不要過深,莖突應始終位于手術視野內。
腮腺混合瘤應早期手術切除,以防惡變;術前不宜作活體組織檢查,禁忌作順包膜剝離的剜出術,須將腫瘤連同包膜和腫瘤周圍的正常腮腺組織足夠地一并切除,否則易復發;復發者易惡變。手術時應盡量避免損傷面神經。可在術前經腮腺管注入美藍使腮腺染成藍色,有助于識別面神經。若需切除腮腺深葉,應顯露面神經主干及各分支,并細致分離。如已有惡變,應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術,包括面神經支在內。
腮腺混合瘤中醫治療
腮腺混合瘤是發生于腮腺的常見良性腫瘤,它來源于上皮成分外,還經常有粘液腺組織,和軟骨樣組織所構成,故稱為混合瘤。多發生于青中年人。發病年齡在20~40年之間,男女無差別。中醫稱“腮瘡”、“流痰”、“瘰疬”等,
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證施治
1.痰濕積聚型
患者耳下部腫塊,時有脹感,倦怠乏力,胸悶痞滿,泛泛嘔惡或咳吐痰涎,舌質淡,苔白膩,脈滑。
治法
消痰散結,健脾化濕。
處方
海藻、昆布、海帶、苡仁、牡蠣、土茯苓各30克,半夏、浙貝母、白術各10克,青皮、陳皮各6克,茯苓、豬苓各12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2.瘀血阻滯型
患者耳下腫塊,時有脹痛,面色晦暗,舌質有瘀斑,苔薄,脈弦細。
治法
活血軟堅,化瘀散結。
處方
桃仁、紅花、川芎、乳香、沒藥、炮山甲、皂角刺各9克,白芍、赤芍、茯苓各15克,歸尾10克,豬苓15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3.肝火壅盛型
患者耳下增大較快,情緒急躁,精神抑郁,頭痛脅痛,口干口苦,面紅耳赤,聽力失聰,吐痰色黃,舌質紅絳,苔黃膩,脈弦滑而數。
治法
清肝降火,解郁散結。
處方
當歸、龍膽草、山梔、熟地、浙貝母各10克,川連、木香各6克,黃芩、皂角刺各9克,大黃、蘆薈各3克,生地、海蛤粉、天花粉、夏枯草各12克。
用法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