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道衣原體感染主要為沙眼衣原體感染,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在發達國家沙眼衣原體感染占性傳播疾病的第一位。我國沙眼衣原體感染率也在增高。
沙眼衣原體有18個血清型,分別為A、B、Ba、C;D、Da、E、F、G、H、I、Ia、J、K;Ll、I。2、I。2a、I.3。前4個血清型主要與沙眼有關,后4個可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腫。與泌尿生殖道感染有關的是中間10個血清型(D~K),尤其是D、E、F型最常見。沙眼衣原體主要感染柱狀上皮及移行上皮而不向深 層侵犯,可引起宮頸粘膜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最后導致不孕或輸卵管妊娠。
D~K型沙眼衣原體除引起生殖道感染外,還可引起尿道炎、直腸炎、肝周圍炎、眼包涵體結膜炎及新生兒肺炎等。衣原體感染的高危因素:多個性伴侶、新的性伙伴、社會地位低、年齡小、口服避孕 藥等。
【傳播途徑】
成人主要經性交直接傳播,很少經接觸患者分泌物污染的物品等間接傳播。若孕婦患沙眼衣原體感染,胎兒或新生兒可通過宮內、產道及產后感染,經產道感染是最主要的感 染途徑。
【發病機制】
衣原體的生長繁殖周期有兩個生物相。原體存在于細胞外,無繁殖能力,傳染性強;始體存在于細胞內,繁殖能力強,但無傳染性。衣原體進入機體后,原體吸附于易感的柱狀上皮細胞及移行上皮細胞,在細胞內形成吞噬體,原體在吞噬體內變成始體,進行繁殖,繼而轉化為原體,隨感染細胞的破壞而釋放出來,再感染周圍細胞。衣原體感染后,機體產生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免疫反應具有防御及保護作用,但同時也可導致免疫損傷。衣原體感染的主要病理改變是慢性炎癥造成的組織損傷,形成瘢痕,可能與衣原體外膜上的熱休克蛋白60及脂多糖誘導的遲發型變態反應有關。
【臨床表現】
臨床特點是無癥狀或癥狀輕微,患者不易察覺,病程遷延。臨床表現因感染部位不同而異。
宮頸粘膜炎宮頸管是衣原體最常見的感染部位。70%~90%衣原體宮頸粘膜炎無臨床癥狀。若有癥狀表現則為陰道分泌物增加,呈粘液膿性,性交后出血或經問期出血。若伴有尿道炎,可出現排尿困難、尿急、尿頻。檢查見宮頸管膿性分泌物,宮頸管粘膜外翻,紅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