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生活方式、過重的工作壓力、過多的人流手術和嚴重的環境污染而導致男女不孕不育比例迅速上升,并且不斷趨于年輕化。80后的不孕人群正在逐漸上升。其中,20-30歲的患者占了20%。今年1月,中國人口協會發布“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不孕不育呈年輕化趨勢,以25歲至30歲人數最多。
不孕不育人群最集中的年齡階段為30-40歲,占了65%。這些人群中,多以繼發性不孕為主,病因常以輸卵管炎、排卵障礙最為常見。
越來越多的數據和案例時刻提醒著人們
當心不孕不育“突襲”!很多人對此感到擔憂,尤其是育齡男女。
網上也在轉載著許多文章,羅列出一大堆可能導致不孕不育的癥狀,比如月經紊亂、閉經、痛經等,弄得人人自危,一出現這些癥狀就很緊張,生怕自己也患上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到底如何判定
被判定為不孕不育的患者是否意味著絕對的不孕不育呢?
通常,人們總是會把不孕不育放在一起來說,這可能導致很多人認為不孕不育指的是同一個概念。實際上并非如此。
國際上認為“不孕”是指育齡夫婦婚后同居,未避孕,性生活正常,一年以上女方未受過孕。然而這個定義在時間問題上存在爭議。在國內,通常認為“兩年”以上女方未受孕才會被判定為不孕。
而“不育”則是指育齡夫婦結婚同居后女方曾妊娠,但均因自然流產、早產或死產而未能獲得活嬰者。由此可知,“不孕”和“不育”實際上是兩個概念,不能等同混淆。
此外,一般情況下,保持正常性生活的夫婦第一年懷孕的幾率是87%,第二年懷孕的幾率是94%。因此,迫切想要生寶寶的育齡男女切不可輕易就將“不孕不育”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
這樣不僅會給自己增加精神上的負擔,還會影響備孕心情,反而更難受孕。
值得一提的是,不孕的情況還可分為絕對不孕和相對不孕,被診斷為不孕的夫妻雙方未必都是絕對不孕。相對不孕和絕對不孕卻如何區分?
專家認為,夫婦一方或雙方有先天性或后天性解剖、功能上的缺陷,現代醫學無法治療的不孕癥叫做絕對不孕;夫婦一方或雙方因某種因素導致暫時性不孕,經過有效的治療后可以受孕稱為相對不孕。
絕對不孕包括女性無子宮無陰道、男性睪丸性無精癥等;除了絕對不孕的不孕癥都是相對不孕,繼發性不孕均屬相對不孕。
相對不孕的患者在通過科學的檢查、明確病因之后,根據病情科學、對癥的治療,治愈后自然受孕的幾率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