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經常發生泌尿系統感染,特別是女孩。然而,剛出生的男嬰較女嬰更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如尿路感染、膀胱炎和腎炎。泌尿系統感染后應立即治療,這點對防止腎臟結疤非常重要,腎臟結疤最常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身上。
泌尿系統感染經常是由于直腸細菌侵入尿道所致。細菌有時會經血液播散到泌尿系統。因為女孩的尿道較短,所以她們比男孩子更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另外,具有尿液回流癥狀的兒童特別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而因上次感染導致腎臟結疤的兒童,也較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
2歲以下的幼兒很可能會出現全身感染的癥狀,包括:發燒、腹瀉、嘔吐、精神萎靡、易怒。
年齡較大的兒童,癥狀通常比較明確,包括:排尿時會感到灼熱感、排尿次數日漸頻繁、背部下方或腹部疼痛、停止尿床后再度發生尿床、由于出血,尿液顏色可能是紅色、粉紅或暗色、發燒。
如果出現泌尿道感染的癥狀,父母應在24小時內帶患兒去醫院就診,醫生可能會收集患兒的尿液檢品,或要求父母收集。一旦證實癥狀是因為感染所致,那么醫生會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情較為嚴重的患兒要在醫院接受抗生素注射治療。醫生也可能會檢查患兒是否有腎臟結疤或泌尿系統結構異常的情況。有些患兒甚至得接受尿液回流的特殊檢驗。因為患有這幾種病變的兒童經常會有復發現象,所以為了防范未然,患兒可能得連續服用抗生素數年,如果醫生要父母收集患兒的尿液檢品,那么他會給你一個消過毒的容器和一個粘性袋(嬰兒用)。較大的兒童在清潔生殖器官之后,先排出少量的尿液后停止排尿,然后再將尿液直接排到消毒容器,以收集中段的尿液。當患兒發生感染時,應該讓他飲用大量的水。攝取大量的液體可以稀釋尿液,減輕排尿時的疼痛和不適,并且幫助排出細菌。
兒童至少應該每4小時排尿一次,或在每次用餐前,或睡前排尿。排便后,孩子的屁股應由前往后徹底擦拭干凈。兒童應每天洗澡或沖浴,并且避免使用諸如香皂或泡沫浴劑等刺激劑,洗澡后也要徹底擦干。
泌尿系統感染經常會復發,而重復感染所致的腎臟結疤可能使患兒成年后發生高血壓或腎衰竭,所以立即對泌尿系統疾病進行治療,將有利于避免感染對腎臟造成永久的傷害,隨著患兒年齡的增長,腎臟的疤痕會日漸變小。一般尿液回流的情況通常會在9歲之前就自然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