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乳房可以表現為僅有發(fā)育不完全乳腺組織,無乳頭及乳暈,或僅有色素沉著為乳暈,以局部皮膚增厚為乳頭的副乳。也有僅存嬰兒狀態(tài)的乳頭而無乳暈,或者僅有色素沉著的乳暈而無乳頭及乳腺。有發(fā)育不全的乳腺組織者,也可隨月經出現脹痛。僅有乳暈或僅有乳頭者則無此表現。有少數胸部副乳腺與正常乳腺相通,并將分泌物排空于正常乳腺中,但多數為分開的,為不相通的副乳腺。
(一)發(fā)病原因:
多乳癥是先天發(fā)育異常。胎兒體長9mm時,在腹側兩旁,從腋窩到腹股溝線(乳線)上,由外胚層的上皮組織,發(fā)生6~8對乳頭狀局部增厚,即乳房始基。在正常情況下,除胸部一對外,其余始基均在出生前退化消失。如有不退化者,則形成副乳腺,構成多乳頭或多乳房。若在形成乳頭的下方同時有腺體組織,則稱為完全性副乳;而僅有乳頭無乳腺實質者稱為副乳頭。有的并無乳頭突起,僅有兩側對稱的局限性凹陷或細小區(qū)域的皮膚色素沉著。
(二)發(fā)病機制:
1、發(fā)病部位:
副乳房可見于乳嵴上任何一點,但以胸部多見。罕見于發(fā)生在乳嵴之外的部位,如面部、上臂、肩胛區(qū)、背側、股部等,此稱為錯位乳房(malposed mamma)、迷路乳房或迷走乳房。腋窩部副乳較多見。
2、病理改變:
(1)大體所見:多乳房位于腋下,是直徑一般為1~6cm的腫塊,無包膜,質地較柔軟,與皮膚可有粘連。切面可見于脂肪組織中有灰白色或灰黃色、質地柔韌的乳腺組織,其中可見散在的黃色脂肪組織。
(2)鏡下觀察:可見乳腺導管及由腺泡構成的乳腺小葉,葉間可見明顯增生的間質纖維組織和部分乳腺導管增生,擴張,形成類似囊性乳腺病樣的結構。也有因大量淋巴細胞浸潤者,呈慢性囊性乳腺炎癥樣改變。
溫馨提示:副乳大小不一,感覺因人各異。一般不痛不癢,有的在月經來潮前有脹感或痛感,月經來后脹痛感消失。在哺乳期副乳也可分泌乳汁,無乳頭的副乳主要是局部脹痛和隆起。用手觸摸時,可摸到皮下有一個質地與正常乳房乳腺一樣硬度和彈性的腫塊,大小常在1~5cm之間,邊界不清。這腫塊在月經來潮前除有脹前外,還有觸痛、增大。癥狀在青春期、哺乳期、更年期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