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腫瘤多發生于年青人,惡性程度較低。要想得到最好的療法,患者就必須重要其診斷的必要性。目前超聲檢查已成為臨床醫學頸部腫瘤診斷中應用最廣的檢查手段,可以觀察腫塊的血流情況,對甲狀腺腫瘤的診斷特別是良、惡性鑒別十分重要,同時也為臨床提供了重要的診斷依據。
診斷甲狀腺腫瘤的必要項目
1、鑒別診斷
甲狀腺腫瘤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體檢、同位素掃描及"B"型超聲等檢查確定。甲狀腺腫瘤與結節性甲狀腺腫(結節性甲狀腺腫【譯】:多數是在單純性彌漫性甲狀腺腫基礎上發病,至晚期則多形成多發結節。)的單發結節在臨床上有時不易鑒別。以下兩點可供鑒別時參考:①甲狀腺腫瘤經多年仍保持單發,結節性甲狀腺腫的單發結節經一段時間后,多變為多個多節。②術中兩者區別明顯,腺瘤有完整包膜,周圍組織正常,界限分明;結節性甲狀腺腫單發結節則無完整包膜,且周圍甲狀腺組織不正常。
2、癥狀及體征
良性甲狀腺腫瘤患者一般無明顯癥狀。腫塊呈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等,腫塊活動度好,與周圍組織,無粘連,隨吞咽上下移動。腫塊表面光滑,邊界清。個別腫塊大者可壓迫氣管,使氣管、食管移位。有時因腫塊內出血,瘤體會突然增大,伴有局部脹痛。惡性甲狀腺腫瘤患者常有頸部脹痛、緊迫感等不適感。腫塊一般質硬,不規則,邊界不清,活動度差,部分患者早期伴頸淋巴結腫大;有些患者還可出現面部潮紅、腹瀉(1日10余次,水樣瀉,便前常有腹痛和急迫感,但無膿血便)。腫塊侵及鄰近組織和器官,引起聲音嘶啞、呼吸困難、吞咽障礙等。
3、MRI
MRI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中最具優勢,在其他系統的應用也日趨增多。對頸部腫瘤當前主要是確定腫瘤的部位和范圍,導向活檢,幫助制定治療計劃和選擇手術進路。MRI通常不能做組織學診斷。
4、彩色B超
不僅可以明顯辨別甲狀腺腫塊屬于囊性或為實質性,還可以觀察腫塊的血流情況,以此為診斷良、惡性腫瘤提供參考,血流豐富者有惡變可能。
5、CT
CT可一一辨認甲狀腺、肌肉、血管和淋巴結等。通過CT增強檢查可明確鑒別血管和增大的淋巴結,腫瘤與周圍血管之間的關系等,為治療提供有價值的資料。在CT上調節不同的窗寬和窗高,可觀察到不同密度結構的病變。用CT值的測量可判斷病變是實行、囊性或脂肪性。對胸內甲狀腺CT有獨特的診斷價值。通過CT表現,對大部分病例可作出良、惡性的定性診斷,鑒別正確率可達86%-96%,但良性病變間的鑒別診斷符合率較低,僅有75%左右。直徑在1cm以上的腫瘤,CT上均能被檢出;小于1cm直徑的腫瘤則有可能被遺漏。
6、PET顯像
PET通過研究腫瘤對其生長所需物質糖、脂肪、氨基酸、DNA等的代謝速度,來揭示腫瘤功能狀態,而且這種研究過程是在體內完成的。一般疾病的代謝顯像的改變常早于其形態和解剖的變化。經放療后的腫瘤可發生纖維化,或仍存在有活著的癌細胞,用PET做放療后代謝顯像有助于解決此問題。
溫馨提示:對甲狀腺腫瘤患者,術后的復查和進一步治療應包括:甲狀腺功能的調節,腫瘤復發轉移的及時發現和處理,手術后并發癥的處理。如果患者第一次手術不徹底或甲狀腺術后殘留的甲狀腺組織,需要及時再次手術,以防止病情復發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