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性氣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組織及胸膜破裂,肺及支氣管內的空氣進入胸膜腔而引發的氣胸。自發性氣胸常繼發于原有肺部疾病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這是因為長期的肺部疾病,使某處的肺組織及包裹它的胸膜受損而極易破裂,這時如果有誘因作用就可以引起氣胸。而這些誘因對于健康人來講是微不足道的。打個比方,如果用一個手指去戳一塊布的話,布是不會被戳破的,但若去戳一張紙,戳破是很容易的。慢性肺病的肺組織有可能就是這張紙。
人體的肺臟就象一個可以膨脹和收縮而又有彈性的氣囊。肺的外面包裹著兩層胸膜。其中外面的一層緊貼著胸壁,叫壁層胸膜。里面的一層緊裹著肺臟,叫臟層胸膜。壁層胸膜和臟層胸膜之間有一個間隙,叫胸膜腔。胸膜腔里的氣壓要比肺泡里的氣壓低。當肺泡和臟層胸膜因病理性的原因發生破裂而出現漏氣的現象時,空氣就會從裂口進入胸膜腔,從而使患者形成氣胸。在臨床上,造成自發性氣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種:
在臨床上,造成自發性氣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種:
1.肺組織的先天發育缺陷:
有些患者由于肺組織的先天發育畸形,使肺大泡出現破裂而形成氣胸。這種氣胸一般多見于15—35歲的青壯年,而且以男性患者居多;
2.某些肺部疾病:
有些肺部疾病,如肺結核、肺膿腫、慢性支氣管炎合并肺氣腫、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或肺癌等,容易使肺大泡和胸膜腔之間出現破裂口,從而使患者出現氣胸。這種氣胸多見于體弱多病的中老年人。
自發性氣胸是較常見的內科急癥,因肺組織及臟層胸膜破裂,氣體通過裂口進入胸膜腔,使胸腔內負壓減少,甚至轉為正壓,引起肺臟萎縮。臨床表現為突然胸痛,呼吸困難,甚至休克,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一般來說,各種氣胸的病人都應該臥床休息、限制活動。肺壓縮小20%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抽氣。患者可適當服用鎮咳、止痛等藥物以對癥治療。對于肺壓大于20%的氣胸患者,應迅速為其抽氣,以盡早解除其呼吸困難的癥狀。嚴重氣胸的患者可采取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這樣不僅能很快治愈氣胸,有利于患者早日肺復張,同時,還可以確切地了解患者自發性氣胸的基礎病因,以便采取可靠的根治性措施,防止氣胸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