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梅毒的發病率始終居高不下,人們所知道的梅毒感染途徑除了性接觸傳播之外,還可通過日常接觸、輸血等方式傳播。想要有效預防梅毒,我們首先需要解除人們對梅毒認識上的七大誤區。
1、與梅毒患者手接觸不會傳染
梅毒的皮疹除了長在冠狀溝、包皮、龜頭和陰囊上外,有的也會長在指頭、嘴唇和眼瞼內。一期梅毒的創傷面里含有很多梅毒螺旋體,梅毒螺旋體可從破損的皮膚黏膜進入人體,就有可能傳染給他人。因為,而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手上有小損傷,這樣與梅毒病人握手就很容易“中招”。就算皮疹沒長在手上,梅毒病人小便出來沒洗手便與人握手的話也會造成“麻煩”。因此,梅毒的化驗單上醫生會標上危險的字樣,以防檢驗人員職業傳染。
2、性傳播是惟一的傳播途徑
性接觸是傳播梅毒的一個主要途徑,但是梅毒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進行傳播,其中之一就是間接感染。正常人體的皮膚、黏膜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可以抵御各種有害物質進入體內。一旦皮膚正常的防御能力被攻破(如表皮破損),與帶有梅毒螺旋體的浴具、衣物等接觸,或者直接接觸患者受損的皮膚黏膜,就有可能使梅毒螺旋體進入人體導致發病。因此,梅毒患者應注意個人及公共衛生,便前、便后要洗手,勿用他人物品,以免害人害己。
3、不愿做全面的性病病原體檢查
有些梅毒患者只要求做治療,而不愿花錢費時做一套主要性病病原體的檢查。殊不知,由于不潔性交的對象往往不是單一性伴侶的,因而他(她)就有可能從不同的性交對象身上染上不同的性病。因而,已患上某種性病或疑有性病的人最好做一下多項主要性病病原體的實驗室檢查,以確診是否有合并癥,便于及時治療。
4、只治自己,不治性伴侶
梅毒可通過性生活傳染給性伴侶,如果其性伴侶未同時治療可導致患者病情復發。因此,一些性病患者在治好之后又多次復發,就是因為他們自己治好了,未讓配偶治療,結果通過夫妻間的性生活又多次罹患同一種病。其后反復多次治療極易產生耐藥效應,使原本能很快治愈的病成為棘手的難題。因此,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有了性病之后,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應當開誠布公地告訴配偶,并同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5、梅毒能終生免疫
有些梅毒患者認為得過一次梅毒后,便會終生免疫。當得了梅毒時,機體對梅毒螺旋體不產生特異性免疫,因此梅毒不能終生免疫,治愈后再接觸仍可再感染。所以,曾經患過梅毒的人仍應潔身自好。
6、使用避孕套便可隔絕病毒
梅毒螺旋體大量存在于梅毒患者的皮膚黏膜表面,也可見于患者的唾液、乳汁、精液、尿液中。從破損的皮膚黏膜進入人體后,數小時即侵入附近淋巴結,在2—3日經血液循環播散全身,大約經3周的潛伏期,在入侵部位發生初瘡,這是一期梅毒。此后機體產生抗體,螺旋體大部分被殺死,硬下疳自然消失,進入無癥狀的潛伏期,此即一期潛伏梅毒。如果在6個月到2年內又復發者稱為二期復發梅毒。由于梅毒不痛不癢,出了皮疹也能自愈,因此不易引起病人注意。據調查,男性一期梅毒與女性發生關系的話,女性“中招”的幾率高達60%—70%,即使使用避孕套,仍有30%的失敗率。
7、盲目相信抗生素的效果
有的梅毒患者認為只要注射了抗生素,梅毒螺旋體就會一掃而光,不用去看醫生。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梅毒和肺炎雖然都可以用抗生素治療,但因兩者的致病菌不同,所以在抗生素的品種選擇、用藥劑量、用藥間隔上都有所不同。梅毒螺旋體不是對所有的抗生素都敏感,因為梅毒螺旋體每30~33小時繁殖一次,因此要選擇敏感的、血藥濃度維持時間長、注射次數少的青霉素,如芐星青霉素(又稱長效青霉素)。這種長效青霉素注射后可保持較長的血藥濃度時間,是對付繁殖期較長的梅毒螺旋體的最理想的藥物,也是目前衛生部規定的首選藥。
溫馨提示:為了避免傳染上梅毒,要注意了解性伴侶的情況。如出現異常情況,兩人要同去醫院檢查,以免延誤病情。此外,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有馬鈴薯、蠶豆、青魚、橘子、芝麻等也能起到預防梅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