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頸椎病多發生于40歲以上的患者,平均年齡50-55歲。由于脊髓型頸椎病起病隱匿,不同個體間差異較大,脊髓受損表現多種多樣,其發展速度、趨勢和轉歸也各有差異,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依據有哪些吧。
1.臨床上具有脊髓受壓表現分為中央型、周圍型及中央血管型
三者又可分為重、中、輕三度。這是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依據之一。
2.影像學檢查也是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依據
可顯示椎管矢狀徑狹窄、椎節不穩(梯形變)、骨質增生(骨刺形成)、硬膜囊受壓征及脊髓信號異常等各種影像學所見。
3.除外其他疾患
包括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脊髓空洞癥、脊髓癆(梅毒晚期)、顱底凹陷癥、多發性神經炎、脊髓腫瘤、繼發性粘連性脊蛛網膜炎、共濟失調癥及多發性硬化癥等。注意,兩種以上疾患共存的病例,臨床上常可發現。
4.其他
可酌情選擇腰椎穿刺、肌電圖及誘發電位等檢查來協助診斷及鑒別診斷。
以上就是脊髓型頸椎病的診斷依據了,如果換上脊髓型頸椎病的話,還是建議大家去正規醫院進行治療,積極的配合治療,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相信對你的病情是有很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