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顱底骨折并發意識障礙者的治療應采取盡早及時、綜合原則。采取適當體位,防止血液倒流及嘔吐誤吸,及時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效預防窒息,盡快清除口、咽部異物,必要時行氣管插管,嚴密監測意識變化,觀察生命體征、血氧、瞳孔變化,維持有效血氧濃度,保證血氧濃度穩定,采用高流量吸氧,維持血氧在95%以上。迅速有效地抗休克和腦疝的救治是提高搶救成功率、減少病死率的關鍵。如休克與腦疝時間過長,可使腦血流量明顯減少,加重腦水腫和顱高壓,患者的預后明顯惡化。復蘇中高顱壓的脫水和休克的擴容成為最突出的矛盾。即使是形成腦疝時,如果呼吸障礙和休克未得到改善而匆忙開顱手術,其結果只能是兇多吉少。因此,頭顱ct掃描是必須的輔助檢查,以準確判斷掌握顱內血腫或腦挫裂傷的手術適應證。
一、顱底骨折的手術治療
顱底骨折并發顱內血腫以硬膜外血腫居多,如果血腫較大,占位明顯,有手術指征者應開顱清除血腫,必要時去骨瓣減壓,顱底骨折本身無需特殊處理。對于前顱窩發生的開放性顱底骨折,有骨折片嵌入腦內者,需手術清除壞死腦組織和摘除嵌入腦內的骨碎片,但應注意避免因摘除骨碎片導致難以處理的大出血。對復雜型顱底骨折,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有休克者,應先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然后考慮手術,清除血腫及嵌入腦組織的骨碎片,并盡量修復缺損的硬腦膜,重建顱底,防止腦組織嵌入顱底缺損部位及防止腦脊液漏。
二、顱底骨折并發癥治療
顱底骨折并發嚴重鼻出血是臨床處理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損傷部位及出血來源在嚴重鼻出血的情況下難以及時準確判明,患者往往因大量出血來不及救治而死亡。其出血來源可以是頸外動脈系統也可是頸內動脈系統或二者都有。行局部填塞及腦血管造影,迅速查明出血來源,栓塞出血動脈可達到良好的效果。在救治過程中需進行氣管內插管,吸除氣道內血液,確保呼吸道通暢,同時快速輸血,壓迫頸動脈,必要時行頸動脈臨時結扎止血。
原發腦干損傷,血性腦脊液刺激、缺氧均可引起腦水腫,有效的脫水治療可防止腦水腫加重腦干繼發損傷,腎功能正?;颊呓o予20%甘露醇125ml,每6~8h1次,同時給予激素治療,因激素有減輕腦水腫,抗自由基生成,保護腦細胞作用。激素用量:地塞米松每日40~60mg,分次加入甘露醇中靜滴,或甲潑尼龍500mg,2次/d,持續3~5d,不超過7d。腦干損傷以及繼發性腦損傷主要是神經細胞的鈣超載,盡早使用鈣拮抗劑可防治外傷性腦血管痙攣,調整腦血流量,確保充足營養供給,同時監測血生化,防止水、電解質平衡失調,預防各種并發癥,早期康復治療。
顱內積氣多可保守治療,本組患者均要2~4周內自行吸收。顱內感染是顱底骨折嚴重的并發癥,應著重于預防,一旦發生應全身及鞘內使用抗生素,并注意支持療效。
溫馨提示
總之,顱底骨折的危險并不在于骨折的本身,而主要在于它對顱內容物的損傷及其結果。因此在診治時應注意有否腦挫裂傷及顱內血腫,口、鼻大出血,原發腦干損傷等并發癥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