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不穩定期
傷后1-4周,脊柱和病情不穩定對于脊髓損傷患者來說是預防各種并發癥和開展早期康復的關鍵時間,對患者總體康復效果有重大影響。有研究表明脊髓損傷患者功能恢復與患者受傷至康復實施的時間有關,康復實施越早,并發癥越少。早期應該在專業人員及本書相應章節的介紹指導,根據脊髓損傷情況,主要在床上進行練習,包括:呼吸肌功能鍛煉,關節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膀胱功能鍛煉,體位變換,早期坐器及起立訓練等。
2、急性穩定期
傷后5-8周左右脊柱損傷引起的病理生理改變進入相對穩定階段,脊髓休克多已過,脊髓損傷的水平和類型均已基本確定,患者應逐步離床康復鍛煉。主要進行床上練習和逐漸增加離床的訓練,增加體位變換,平衡訓練,轉移、移乘訓練,輪椅訓練等。由于每個患者年齡體質不同,脊髓損傷水平和程度不同,在訓練內容和強度上有區別。每日訓練總量應在2h左右,訓練過程中注意心肺功能變化。需應配使用必要的支具,同時給予相應的保護。
3、其他護理
1、心理護理
脊髓損傷患者大多數為青壯年,因意外創傷,出現緊張、焦慮、恐懼、多疑等心理變化為疾病預后擔憂,缺乏自信心。家屬應針對脊髓損傷后出現的不同心理特點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正確對待疾病。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主動參與各種功能鍛煉及職業康復,重新實現自我價值。
2、合理體位
病人絕對平臥硬板床,并非指絕對的硬板,而是指彈性較小,平臥側臥時脊柱不彎曲的床墊。
如截癱位置比較高,則應選擇彈性好的床墊墊在硬質床上,甚至根據需要選用充氣床墊,以分散身體各部位所受壓力,避免褥瘡的發生。同時使用彈性軟墊等保持截癱肢體功能位。具體內容詳見本章第四節正確的體位擺放和轉移。病情穩定后,應經常更換體位,每2小時翻身一次,體位改變以左右側位及平臥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