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的真正發病原因不明。病例對照研究發現葡萄胎的發生與營養狀況、社會經濟及年齡有關。病因學中年齡是一顯著相關因素,年齡大于40歲者葡萄胎發生率比年輕婦女高10倍,年齡小于加歲也是發生完全性葡萄胎的高危因素,這兩個年齡階段婦女易有受精缺陷。部分性葡萄胎與孕婦年齡無關。葡萄胎發生的確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或與下列因素有關,供您參考:
1、完全性葡萄胎
流行病學調查表明,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發生率較高,而北美和歐洲國家發生率較低,即使同一種族居住在不同地域,其葡萄胎的發生率也不相同,提示造成葡萄胎發生地域差異的原因除種族外,尚有多方面的因素。營養狀況與社會經濟因素是可能的高危因素。飲食中缺乏維生素A及其前體胡蘿卜素和動物脂肪者,發生葡萄胎的概率顯著升高。>35歲和40歲的婦女妊娠時葡萄胎的發生率分別是年輕婦女的2倍和7.5倍。相反,<20歲婦女的葡萄胎發生率也顯著升高。前次妊娠有葡萄胎史也是高危因素。
2、部分性葡萄胎
部分性葡萄胎的發生率遠低于完全性葡萄胎,年齡和部分性葡萄胎發病間的關系并不明顯。高危因素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較少。
細胞遺傳學研究表明,部分性葡萄胎的核型90%以上為三倍體,如果胎兒同時存在,其核型一般也為三倍體。最常見的核型是69XXY,其余為69XXX或69XYY,為一正常單倍體卵子和兩個正常單倍體精子受精,或由一正常單倍體卵子(精子)和一個減數分裂缺陷的雙倍體精子(卵子)受精而成,多數情況下一套多余的染色體來自父方。多余的父源基因物質是造成滋養細胞增生的主要原因。
葡萄胎的病理:
1、完全性葡萄胎:大體檢查水泡狀物形如葡萄,大小自直徑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其間有細纖維素相連,常混有血塊、蛻膜碎片。水泡狀物占滿整個宮腔,無胎兒及其附屬物或胎兒痕跡。鏡下見絨毛體積增大,輪廓規則,彌漫性滋養細胞增生,間質水腫和間質內胎源性血管消失。
2、部分性葡萄胎:部分絨毛變為水泡,常合并胚胎或胎兒組織,胎兒多已死亡,極少合并足月兒,且常伴發育受限或多發畸形。鏡下可見部分絨毛水腫,輪廓不規則,滋養細胞增生程度較輕,且常限于合體滋養細胞,間質內可見胎源性血管及其中的有核紅細胞。此外,還可見胚胎和胎膜的組織結構。
3、黃素囊腫 常為雙側性,大小不等,囊腫表面光滑,囊壁薄,切面為多房,囊液清澈或琥珀色。鏡下囊壁內襯為2~3層黃素化卵泡膜細胞。